第116章狂风起于南</br>“臬台大人,就是这里!”</br>珠江口外的大海之上,一艘哨船泊近了飘荡在一处小岛屿附近四百料座船。</br>这是一艘有着长长虚艄、展开的船帆像折扇一般的大船,是广东提刑按察使司海防道的旗舰。</br>它由铁力木制成,船上配有共六门碗口铳,但一般其实不太用得上。若真有战事,此时还是以撞沉敌舰或者接舷夺船为主。</br>广东按察副使汪鋐走到了船舷旁边大声问道:“看分明了?”</br>“错不了!看到了残船上张家旗帜!”</br>“引路!”</br>汪鋐沉着脸发布命令,舵手赶紧操舟准备跟上轻便的哨船。开孔舵以更小的阻力在海水中调整着方向,往不远处的岛屿航行过去。</br>“臬台,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七起船队劫案了!以张家船队……不,以占城贡使船队的实力,能做了这案子的只有屯门岛的弗朗机人。”</br>“先看看再说。”汪鋐没有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只是一直皱着眉。</br>不大一会,座船在三艘哨船的护卫下来到了岛屿边沿的一处小沙湾。</br>淤积在沙湾上的已经不能被叫做残船,看起来也只是没有完全烧毁的几片板而已。</br>“岛上搜寻过一番没有?”换了哨船靠近沙湾下了船后,汪鋐走近查看一番才问。</br>“卑职麾下已经搜寻了一遍,没有发现活人和尸体,岛上并无猛兽。”</br>汪鋐感受了一下海面吹过来的风,举步往不远处的哨船走去:“臬台大人安排下来的事,既然已寻到一些踪迹,那就好好查一查。附近海面若有交战,当离此处不远,故而贼子杀人越货之后未焚毁之残船得以漂到此处。”</br>“大人,您看那船舷裂痕……”</br>“我看见了。”汪鋐皱着眉打断他,“先回港!”</br>他的副手欲言又止。</br>这一次,张家毕竟是借陛下初登大宝的时机以占城正式贡使身份来的,这可与前面六次船队被劫的案子不同。</br>寻不到线索就罢了,那些人也无可奈何,可是张家……那可是梁阁老的姻亲,在广东何其根深蒂固。</br>在外漂了一天多的一行人回到位于珠江口的海防道水寨,汪鋐刚刚准备去向顶头上司、广东按察使王子言禀报案情,就听已经等在这里的家仆小声对他说道:“老爷,京中信件!梁阁老因为昔年杨端那桩案子致仕了。”</br>汪鋐愣了一下,确认道:“因为那桩案子?”</br>“确凿无误!”家仆得了管家的叮嘱,显得有些紧张。</br>汪鋐眉头紧锁,随后只是轻声说道:“知道了。”</br>走到水寨码头,他随口吩咐:“去臬司衙门。”</br>这下子,王子言应该可以松一口气,会对他说没找到吧?</br>堂堂按察使司副使亲自出海,王子言也无非差使他一趟用来堵一堵张家的口。</br>现在,怕是堵都懒得堵了。</br>汪鋐的目光看向东南方,眼神阴沉:只是那里的弗朗机人,越来越猖狂了!</br>他对此无能为力,他知道,此刻的广州城内,只怕布政使司、市舶司、按察使司、巡抚衙门……无人不参与其中!</br>山高皇帝远,这广州府距离京城何等遥远?</br>……</br>承天门外,一顶轿子缓缓停到了大街旁。</br>轿帘被缓缓撩起,其内露出一张苍老的脸。</br>梁储抬头看了看天色,开口问道:“听说如今的常朝是越来越短了?”</br>“老爷,正是。诸衙奏事,阁臣票拟署名大都照准,大事亦有国策会议,常朝上可奏之事日渐少之。”</br>梁储点了点头,再度放下轿帘,继续在这里等着。</br>他隐在袖子里的手,轻轻握着一方小盒子,还有一张折子。</br>应该……能见这最后一面吧?</br>梁储相信皇帝的才智。</br>有些话,应该不用言明的。</br>又等了约两刻钟,承天门内终于开始传出人声。</br>散朝了。</br>“落轿。”</br>轿子自然早已落下,现在这意思,是他要出去了。</br>于是已经致仕的梁储出现在了朝参官的面前,他身着常服,头上没有顶戴冠梁,只是微笑着站在那里,像是等着谁。</br>哪怕是出于礼貌,自然都会有人来问候客套两句。</br>“奉旨来向陛下归还闲章并辞行。”</br>他平和地回答出现在这里的原因。</br>这个消息传回去之后,已经走远的人也不免愕然回头看看他:那枚章子他竟然还没有还回去?这都已经一个月了,而陛下居然也没有遣人去催还?</br>内阁大臣们并没有出来,但他们其实知道这件事:梁储是递了谢表进来的。</br>“阁老……高忠往承天门外去了。”</br>中书舍人进来汇报完毕,文渊阁中的四人就都沉默着。</br>谁也没有开口说什么。</br>卸任的内阁大臣,他在这个时候借归还那枚闲章的名义请求向皇帝当面辞行,又有什么谋算?</br>费宏平静地看了杨廷和一眼,若有谋算,只怕也应该是与杨廷和有关。</br>就不知为了哪桩事了。</br>不可小觑。</br>这是人之将去,谁知道他面见皇帝会说什么,影响到马上就要举行的阁臣或御书房首席人选?</br>乾清宫名义上地位很高的掌事太监高忠其实是个边缘人物。</br>如果不是现在黄锦有了司礼监御书房秉笔的头衔,那么很多与外臣有关的事不会有高忠的份。</br>现在,高忠站到了梁储面前:“梁公,陛下召见。”</br>“草民谢陛下隆恩。”</br>梁储熟练地回了礼,然后随着高忠往里走。</br>他是因罪致仕的,没有被追赠什么虚衔,那么现在就已经是平民身份。</br>要不然,可能会有一个三公的头衔回乡?</br>进入阔别多日的紫禁城,梁储不禁把目光投向文渊阁的方向。</br>那个熟悉的地方,现在的四个大学士恐怕都在心里左思右想吧?</br>就让他们继续费心费力吧。</br>梁储嘴角带着一抹浅浅的笑意,过了奉天门之后往里走着。</br>禁卫的精气神,似乎比往年间要强了那么一丝。</br>梁储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又或者已经多日没见到禁宫中的庄肃气氛。</br>“在中圆殿?”到了乾清宫门口,梁储有点意外地问高忠。</br>“陛下散朝后,如今午前都是在中圆殿。”高忠乖巧地引路,“梁公请。”</br>到了中圆殿门口,梁储先在门口外面缓缓地跪下了:“罪民梁储,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br>“进来吧。”</br>有些许生疏的声音传来,梁储谢恩之后慢慢起身,抬脚迈入了中圆殿。</br>抬眼看去,只见不远处的皇帝已经换上朝服,看着他就朝旁边指了指:“坐。”</br>他指的是那十八把交椅之一,梁储立刻又下跪:“罪民不敢。”</br>“没举行国策会议时,这就是御书房里的一把寻常椅子。就算正在举办国策会议,若有空位,起居注官也坐过。”朱厚熜笑了笑,“你至少是拥立、迎立朕的老臣,坐一坐,无妨。”</br>梁储直到此刻,心里其实才把真正在意的事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再次谢恩之后才走了过去。</br>看到严嵩、刘龙坐在对面,他先欠了欠身,这才坐了半个屁股到一张椅子。</br>刚沾了椅子,他又站了起来:“罪民特奉旨前来归还陛下赏赐,陛下所赏宝印在此。”</br>朱厚熜看着他弯腰捧在手上的那枚闲章,但下面又分明有一份折子。</br>“还有一封给朕的辞疏?”</br>“蒙陛下隆恩,让罪民免于有司议罪、得以骸骨归乡,罪民感激涕零。”</br>朱厚熜朝黄锦点了点头,黄锦把东西拿了过来之后,朱厚熜打开了那个折子。</br>不再是朝臣上的奏疏了,这折子外面没有贴什么条目。</br>中圆殿中安静下来,朱厚熜静静地看着他写的东西。</br>严嵩在猜测,刘龙在紧张,而梁储静静等着。</br>朱厚熜面不改色地看完了这封折子,许久之后才长长叹了一口气。</br>严嵩和刘龙不由得看向了他。</br>接下来会说什么话?这也是可以记到起居注里的。</br>“若无今日情势,你会对朕说这些话吗?”</br>梁储离开座位跪了下来:“罪民只恨生不逢时,热血渐凉,以致蹉跎一生。”</br>“是是非非,真真假假……也罢,朕又何须计较。”朱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