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122章 你们全疯了?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122章 你们全疯了?

小说: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第122章你们全疯了?</br>总镇两广太监傅伦说的从广西离开到广东的锦衣卫。</br>有着锦衣卫岭南行走之衔的赵俊所率锦衣卫。</br>在梁家家仆护卫下途径广州城后丝毫不停留、抵达了顺德的梁储身边也有两个锦衣卫堂官。</br>“钦差正在南下,到底几路人马?”</br>王子言很焦躁,这往日里俯首帖耳的广州府城内,此刻仿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r>因为根本不知道钦差所负皇命究竟是不是只是督办战事!</br>不知道汪鋐之前奏报里究竟写了什么!</br>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路人马南下!现在已经知道的锦衣卫就有三波人,钦差身边必定还有人!</br>没人能回答王子言的问题,而棘手的是:汪鋐已经被赵俊带走了。</br>“不需慌张!”张臬沉声说道,“两广军政大员都在,虽然派了钦差实在没料到,能这么快就南下更没料到,但朝廷难道还能坐看两广乱起来?”</br>王子言眼中很惊惧地看着他,然后又看向了面沉如水的两广总兵官朱麒。</br>这是何等大逆不道的说法?</br>谁又真的敢乱起来?那不是要造反吗?</br>“侯爷,武定侯的回信还没到吗?”王子言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br>朱麒摇了摇头。</br>他来到这两广担任总兵官才一年多,可钱财谁不爱?他已经陷入了其中。</br>郭勋在两广多年,他又如何?</br>若陛下真是因为此事遣钦差南来,郭勋能脱得开身吗?</br>可郭勋的信还没到。</br>广东左布政使看了看那边沉默的总镇两广太监傅伦,小声问道:“傅公公,宫里老祖宗们可有消息传来?”</br>顿时所有人都看向了他,傅伦淡淡说道:“急也无用。不论如何,都要驱逐屯门岛上夷贼复旨。造办战船选练精锐,粮草兵备,忙碌起来。广东上下军民一心守土卫国,钦差到后自不能坏了大好局面。”</br>“傅公公所言甚是!”张臬接话盯着汤沐言和王子言,“各处账册,各路商人,各家管事,该平的平,该提醒的提醒,该处理的处理!东莞乡绅状告汪鋐,佛山铁器行状告徽商,案子也都需办实!东莞刁民,实在不行就再有一次海寇登岸!”</br>朱麒听得胆寒。</br>他得到的分润还不算多,可是现在亲耳听到他们遇事时的无所顾忌或者说狠辣,才感受到这广东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多了。</br>但在张臬看来,大家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包括:</br>“朝中武定侯、陈总宪、吴侍郎,宫里、兵部、礼部、工部……哪个衙口没有受过两广的孝敬?”他顿了顿之后说道,“弗朗机人使团去岁年初就离广东北上,其后又是先帝大行、陛下继位,我等如何知道朝廷准备如何对待弗朗机人请贡一事?现在复了旨,就是有功无过。”</br>“今年起,自当一力清扫海寇,悉心用事!届时稅银大增解送入京,那也只是这南海之滨常有的风雨罢了。这些年来,广东何曾少了大风大雨?”</br>张臬说罢叹了叹,“要是这几日也有一场大风雨来就好了。”</br>一番话说完,众人多少心安了一些,齐齐诚心惋惜期待。</br>汤沐言甚至多了些笑容:“梁叔厚虽是因罪致仕,但陛下恩典不曾少,竟遣锦衣卫堂官护送南下。如今既已还乡,下官以为还是要前去拜访一下。一来梁家是本地望族,此前又奉命多有捐赠乡里。二来梁公刚从京中来,朝廷局势或可指点一二。三来……这钦差张孚敬虽只是个新科进士,也怕他不知官场规矩,为求立功大肆冲撞,以致朝廷难以收拾。”</br>“自当如此!各用其事之余,先投拜帖!”</br>……</br>两广上下在全力遮掩,张孚敬在南下,皮莱资在北上。</br>而郭勋在纠结。</br>朝堂重臣以外的臣子,尤其是地方的臣子,绝对不可能有他们对皇帝的熟悉。</br>那不是一个正常的十五岁少年,不致于因为一场兵败愤怒不已、热血难抑就如此大动干戈。</br>陛下的聪颖、沉稳、气魄、胆略都曾近距离凌压到重臣们身上。</br>天子一怒,血流漂橹。</br>“杨廷和,谁之地?”</br>郭勋终究还是明悟了过来:于雄主而言,不能开疆拓土已是憾事,更别说失地了!</br>而那屯门岛有了失地之实的过程,郭勋更是一清二楚。</br>他看不透这件事因何而起,他只是很清楚:杨廷和他们绝对不会坐视这个打击他和陈金,甚至牵连到内臣和其时兵部侍郎王琼、现任兵部左侍郎吴廷举的机会。</br>迟早会被翻出来的!</br>陈金成了压到郭勋心头顾虑的最后一根稻草。</br>“陛下,臣请单独奏对!”</br>“……陛……陛下!臣也请单独奏对!”</br>在七月底这一场“国策推进工作月度总结会”的国策会议后,陈金说完,郭勋也赶紧开了口。</br>杨廷和淡定地看着他们,朱厚熜把目光移到郭勋脸上。</br>憨憨。</br>两个人一起单独奏对?杨廷和、毛纪心里肯定笑裂了。</br>广东之事还没有呈奏过来,就有两个重臣慌得不行。</br>但这件事已经这么大的阵仗,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br>上次梁储都已经主动请辞走人了!</br>“是为广东之事吗?”朱厚熜淡淡问了一句。</br>陈金还好,郭勋却脸色一变:其他参预国策会议大臣还没走呢,挑明了真的好吗?</br>杨廷和反倒深深地看了皇帝一眼。</br>陈金平静地回答:“正是。”</br>“……臣也是。”</br>朱厚熜坐回了御座上:“既是广东之事,那就继续再议,有什么想禀奏的就说吧。”</br>脑子不够的郭勋人傻了:怎么可以就在这里?</br>陈金看着其他人已经神色各异地坐回椅子中,站在当地。</br>朝堂重臣的目光汇聚在他身上,陈金缓缓取下了头上的冠梁。</br>郭勋目光一惊,心里对这次事件的演变走向更悲观了一些。</br>杨廷和等人静静地看向皇帝,朱厚熜脸上波澜不惊。</br>“罪臣陈金,忝任两广总督期间有失地之实,此罪一!其时畏钱宁、江彬势大,纵容广东三司行诸法阴留广东钱财以结逆贼,有失职之实,此罪二!罪臣既未行督宪地方之责,亦曾收受广东献银,有贪墨之实,此罪三!”</br>郭勋心惊胆战:陈金完了。</br>陈金跪在了地上:“罪臣罪无可恕,请陛下抄没家财,罪臣自请革职,戴枷南下辅佐钦差犁清两广,充军广东。汪鋐其人允文允武,罪臣素知其人,必无罪责。此败非战之罪,罪臣请陛下擢升其为广东按察使。无人掣肘,夷贼必平!”</br>郭勋骇然看着他,自请抄家充军?</br>新君继位后,怎么文臣们的操作他总是看不懂了?梁储要扛罪过,陈金更是彻底不要前途和晚年了?</br>杨廷和却是双目凝重,看向了陈金。</br>“戴枷办差?”朱厚熜笑了起来,“有你这个前两广总督这么说,看来两广上下是已经烂透了?真查下去,两广是不是人人都得戴枷办差?没想到太祖时旧事,今又能重现。”</br>郭勋不懂陈金为什么这么做,但他看到皇帝在笑,杨廷和一脸凝重。</br>他也是刚才说要单独奏对的人,这个时候,他选择相信陈金的做法。</br>没有人真的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做法,陈金的抉择,吓到郭勋了。</br>“陛下!”他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罪臣时任两广总兵官,失地之罪,罪臣亦无可推脱!钱宁江彬势大,罪臣亦坐视广东行事,收了好处。但那是前朝旧事,大宗伯为陈金作保,无关旧事!”</br>袁宗皋服了:不会说话就不要乱说!</br>杨廷和却脸色骤变。</br>朱厚熜面不改色:“那你是不是也要革去侯爵,自请抄家,充军广东?”</br>郭勋咬着牙:“但凭陛下发落!”</br>杨廷和觉得事情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了。</br>凭什么?</br>这时,才听陈金开口道:“罪臣此前请奏将钱宁、江彬籍没家资发往各边镇及各省,盖因历经弘治、正德二朝贪腐文臣、幸进佞臣荼毒,再加边镇卫所糜烂日久、大明久无大战,各地业已病入膏肓,军政支用处处皆是窟窿!罪臣其时不明陛下之志、不知陛下之英武贤明,罪臣也只盼先涂抹裱糊一番。如此一来,陛下御极之初,大明至少不致有大乱!”</br>陈金流出老泪,哽咽地说道:“陛下殿试策问何以富国,令百官献策,励精图治之志,罪臣已明。陛下设御书房</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