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杀猪过年</br>魏彬笑着客套,心里也在笑。</br>陛下让他从交趾那边找这些有点能力却又不得志的人,以良心价雇佣他们带人来大明做工又放他们回去,原本还疑惑这些法子管不管用。</br>但安排下人领着他们参观了广州城风物之后,这些人眼里确实都有异样的神采。</br>这些交趾人,一次最多只允许在大明做两年工,赚得远比他们在交趾多。</br>从这些首领到普通人。</br>魏彬并不知道外察事厂在南洋是怎么做的,但这些人都是由外察事厂牵线搭桥。</br>有情报与挑唆,有这些已经与大明利益绑定绑定起来的内鬼,还有……</br>接待完他们,他就到了内室,抚宁侯的儿子正在这里等着他。</br>“广西矿民闹事,已经平息了?”</br>“是,魏公公。”</br>魏彬笑着看他:“抚宁侯忠君用事,必有嘉奖。这劳务行里与交趾役民打交道的事,咱家就交给你了。别怪咱家没提醒你,不用克扣他们,还要盯着他们的管事不要薄待役民。要让他们知道在大明治下出力便可赚钱,而不是为奴为仆。明白吗?”</br>“我明白,不会让父亲与公公失望的。”</br>魏彬点了点头。</br>昔年经略交趾为何不成,魏彬也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br>但这回他知道了,陛下对交趾有耐心。</br>皇明记要赚的不是钱,是国。</br>等王师再至之时,会有多少人对大明翘首以盼,全看他魏彬接下来做得好不好。</br>垂垂暮年,魏彬却觉得此生仿佛从这时候才开始称得上建功立业。</br>他竟还有这样的机会青史留名!</br>但如今,广东的事才刚刚开始。</br>巨大的变化面前,广东有太多人无所适从。</br>梁家的前院里,几十个人都聚在那里对着梁储的长子哀求着。</br>“我等皆是来探望梁公的,还望让我等表表心意啊。”</br>“是啊,梁公德高望重……”</br>梁储长子无奈地看着他们说道:“家父之病宜静养,诸位心意,家父已经知道了。寒舍已在偏厅设了宴,诸位远道而来,先去用些茶水吧……”</br>梁家后院的花厅里,梁储哪有一丝病态?他现在反倒养得脸色越来越红润了,日子过得潇洒惬意。</br>此刻前院那么多人都见不到梁储,能让他亲自见的自非普通人。</br>来的是黄佐。</br>“恩师,此回学生改任广东藩司吏厅掌厅,实在惶恐,还请恩师指点。”</br>原先是从四品的右参议,而这回广东机构改革,布政使司本身就会扩大很多。</br>原先的布政使司除了左右布政使二人、左右参政二人、左右参议不定额的数人,下面的官员一共只有二十人。</br>现在,则将正式设置吏、户、礼、工、兵五厅,各掌厅都是正四品,其下还将各设五至九品属官多人,和下面各府五局、各县五署对接。</br>黄佐要面对的,是广东即将膨胀出来的数千个中低品官位。</br>而陛下旨意,六品以下的地方官,广东吏厅是可以自己铨选的,只不过将铨选结果与官员档案、考任过程都要呈交到吏部备案、走个流程发下告身来。</br>黄佐诚惶诚恐。</br>梁储看着自己极为欣赏的这个后辈,笑着感慨:“你殿试说吏治、论海策也说吏治,现在让伱来负责广东吏治了。怎么,畏缩了?”</br>“……风口浪尖啊。”黄佐苦笑,“学生毕竟任官才一年多。”</br>“……是啊,才一年多,正四品。”梁储意味深长地说道,“广东官场何等沃土,你与张抚台不正是明证么?”</br>黄佐来广东是因为张孚敬把广东高层杀了一大半,朝廷需要熟知广东乡情之人,而当时的皇帝想提拔新人、其他官员对广东也有点敬而远之的意思。</br>之前那右参议也只是分守岭南道,做些藩司衙门和地方各府的上传下达工作。</br>但如今这吏厅掌厅是何等显要实职?</br>“你啊,总是觉得自己历事少,谨慎有余,进取不足,当学一学张抚台。”梁储轻飘飘地望着外面,“前院里那么多人,都想来请我出面向张抚台求求情。以前是山高皇帝远,但现在,变天了就是变天了。既然不敢反,那又能怎样?张抚台以血立威,眼下正是你出面安抚之时。”</br>收回目光后他才看着黄佐:“从现在开始,你的担子比张抚台重!多年来士绅有恃无恐,归根结底只是因为想治理好广东也离不开他们。张抚台是不可能杀尽的,广东新增这么多官职,大半也要从广东士绅里诠选。选上来了怎么让他们用事,全要看你这一部怎么做。八品以下各府虽然能选,但都要到你这里核准。”</br>“所以才来请教恩师。”黄佐诚心说道,“学生这几日已收到太多拜帖……”</br>“我嘛,只有一句话说与你听。”</br>“恩师请讲!”</br>梁储讳莫如深地笑了笑:“下一次抚台若还想出刀,恐怕只能问你要一些害群之马了。”</br>黄佐呆了呆。</br>“都察司、都察局、都察署,省、府、县都设,你以为是做什么的?”梁储笑着对他说道,“你只管大发善心,申明职责,督促用事。若有人还转不过弯来犯了法,那么明年院试恩科开了之后又有一批新秀才,不能补上吗?用心做事的升迁极快,素无利益瓜葛的生员得中秀才入了官场,广东的水活起来了,你的权威就落到了实处。”</br>“……学生明白了,拜谢恩师指点。”黄佐站了起来行了一个礼,“那要不……学生去向恩师的客人再宣讲一番广东官员新制?”</br>梁储含笑点头:“去吧。”</br>快刀斩断乱麻,那也需要有人能理得顺。</br>这是个细密活,反倒适合黄佐。</br>梁储撑着椅子站了起来,悠然走到了屋檐下看着后院中景致。</br>广东新设官位数千,吏员甚至一些衙役骨干从此都有官身,秀才门槛降低、举人有正副榜。</br>这么大的魄力,杨廷和没有,王琼也没有,朝中谁都没有。</br>陛下这一局,真的能玩得活吗?</br>说实话,梁储也有一些疑惑。</br>因此有些失落:跑得快固然悠闲,但又日渐感到寂寞。</br>最遗憾的,是不能看看现在成了新法党魁的杨廷和是什么模样。</br>“把恩师的《大学衍义补》给老夫拿来。”</br>他坐了庭院旁凉亭里的软凳上静静思索着:陈金和张孚敬为什么都向他请教这本书的心得?</br>……</br>朝廷重臣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垂拱而治”,陛下确实只关心广东新法、京营和国本大事了。</br>但参策们忙得头秃。</br>广东之外两京一十二省的正常事务就不说了,广东新法显然过于超纲。</br>“新党”们还要顶着大明旧党对于新法如此激进的弹章。</br>皇帝对这些事的处理方法是:在几个在京“旧党”呈上来的弹章上简单批了一句,然后打发他们到地方上任官了。</br>那句批语是:嘉靖五年未到,静观其效。</br>这就很耐人寻味,处置结果既像是给了新党足够的时间与信重,但又划了一条明确的时间线。</br>而更逗的是,那几人还都被派去了四川。</br>旧党党魁费宏也在那边呢,这是要新党、旧党各择一省,各自证明自己吗?</br>“垂拱而治”的皇帝日常只有几件事了:国策会议上讲新法、讲天物人三理,在后宫操劳国本大事,而后便是去万法馆、兵仗局、军器监,最后是经常参加崔元领办、姚镆协办的京营国策推行会议。</br>说只关心这三件事就言而有信,杨廷和常常在深夜反思: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br>所幸“新党”有一杆很硬的大旗:于谦配享太庙。</br>但不幸的是有件大有争议之事与之相连:景帝入庙。</br>年底时,各偏远省份陆续抵京的新科举子们迅速加入了这个热议话题。</br>徐阶也到了京城,他并没什么显赫名声,虽然这次乡试他以第七名高中。</br>既然到了京城,他就向恩师的恩师投了名帖。</br>因为提前以更特别的方式进入了朝廷中枢,严嵩和徐阶在此刻就有了如此“缘分”。</br>“文蔚向我提起过你。”严嵩看着徐阶呈过来的诗文,微笑着点头,“果然学问极佳,国器之材。”</br>徐阶谦虚地回答:“参策谬赞了,聂师大抵是看学生当时消沉,勉励之语尔。”</br>严嵩当然只是客套,搁下了诗文之后就对他说道:“此前松江遭灾严重,子升家中如何?”</br>“谢参策关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