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党魁不归路,皇后新课程</br>“那个贾管事真的不是逆贼余党啊!”</br>仁寿宫内,建昌候的夫人一把鼻涕一把泪。</br>“去年出事,原先的管事怕事,侯爷就准了他回乡。这姓贾的杀才是府里一直办事跑腿的,之前侯府大事都没安排他经手啊,绝不可能是余党!”</br>张太后只是把佛珠拈动得手颤抖。</br>“这杀才是钱财迷了心眼,竟然以为能一跑了之,没三日就被顺天府缉拿回来了。谁知他畏罪,竟又说都是侯爷逼他的,还污蔑侯爷在府中咒骂陛下。太后娘娘,您得救救侯爷啊!”</br>张太后眼泪都下来了。</br>她哆嗦地问道:“延龄到底骂过没有?”</br>建昌候夫人连连摇头:“绝对没有!”</br>然后小心地看了看四周。</br>“你先回去吧。”</br>建昌候夫人欲言又止,却只能告辞离开。</br>张太后一个人在那里坐了很久,才开口说道:“去乾清宫请皇后来一下,就说是正旦节外命妇觐见的事。”</br>此刻皇宫之外,徐蕃头皮发麻。</br>“谁说漏了嘴?”他气得不行,“人是按建昌候府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悄悄逮到的,那个孙铭被赔了一百九十两银子的消息又是怎么漏出去的?”</br>“……大人,兴许是那孙铭自己显摆的,兴许是宛平县的衙役,还兴许是建昌候府的下人。小的们可一句嘴都没多。”</br>徐蕃信他们个鬼!</br>短短数日之内,京城这么多百姓跑出来状告寿宁侯、建昌侯两兄弟,这些都还只是小事。</br>那个贪婪成性又脑子过度灵活的贾管事到了府衙一顿胡咧咧,说什么张氏兄弟常常在府中咒骂甚至有巫蛊之事,还非说是戴罪立功。</br>他只是从侯府捞了些油水,这等小事算个屁的罪,他要立什么功?</br>徐蕃屏退了听到那番话的左右后,他才说道:田知县明明已经收了银子却反口栽赃,孙铭当场说可以卖却又反悔,这必是陛下安排的,要寻了个由头办了他们兄弟俩。</br>他劝徐蕃当这个出头人“秉公执法”,必然参策有望。</br>徐蕃反手就把他送到了刑部大牢。</br>现在短短数日之内那么多京城百姓冒出来状告寿宁侯、建昌侯,宛平、大兴及顺天府治下其他诸县的知县天天脸都是白的。</br>徐蕃也不由得直打嘀咕,不管府衙的差役有没有说漏嘴,这背后似乎真的有一只手。</br>他拿不准主意了,径直上了个奏疏请皇帝拿个主意。</br>旧党、新党、陛下……谁都可能是幕后的黑手,甚至若真的还存在逆贼余党兴风作浪也说不定。</br>徐蕃心里直骂娘,很想去拜会王琼,看看是不是能调个职位,下回再廷推二三品大员考虑一下他。</br>这顺天府尹真不是人干的活!</br>国策会议上,十六参策神色各异。</br>“……陛下,锦衣卫、内厂有没有查一查此事?”杨廷和的白头发最近加了不少,脸上苦相与日俱增。</br>“查了。”朱厚熜淡淡说道,“大概是积怨日久,去年牵涉到方沐贤刺驾案,这回有了那孙铭与建昌候府管事贪财坏事的巧合,这才有了百姓齐齐申冤。”</br>“陛下,毕竟是慈寿太后亲弟啊。”</br>朱厚熜看着杨廷和:“如今正在重修《大明律例》,杨阁老此前慷慨请朕予三法司裁定涉案勋戚罪责之权,如今百姓申冤既已成了人尽皆知之事,三法司莫非要自损威权?”</br>杨廷和表情苦涩。</br>其实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杨廷和发问就是说他们没搞事,陛下回答说巧合就说明不是巧合。</br>但更明白的不能说。</br>此刻新法已经提上了日程,广东都开始改革衙署、编审科则了。朝中六部也诸事繁忙,这个时候陛下何必去动这两人呢?虽然能搞点钱到手,但副作用将是继陛下“荒淫”之后又一个“薄情寡恩”的借口。</br>毫无疑问,黑锅还要新党来背。若藩王、勋戚不安,账都算他杨廷和头上?</br>刚刚想了招分化士绅,现在又想招分化藩王、勋戚?</br>状告上来的各种案子里,虽然大多是钱财之事,但也有人哭告说孩子入府为仆被打死了,还有人说女儿是被抢去做妾的,并非自愿。</br>现任的刑部尚书李充嗣头皮发麻:重修《大明律例》的事情已经很忙了,真的。</br>其他的小案子可以由顺天府甚至治下县去办,那么姓贾的出首说张氏兄弟咒骂皇帝甚至有巫蛊之事,三法司躲得开?徐蕃就直接甩锅到刑部了!</br>“朕不能不顾亲恩,也不能罔顾子民冤屈。该如何审,先审了就是。”朱厚熜瞧着他们,“这点小事,也拿不定主意?朕是天下君父,何人不是朕子民?梁储虽已离去,但崔元还在这里。朕从潜邸来京路上,听说寿宁侯也曾在河南鞭死了一人?”</br>其他人都看向了崔元,只见他凝重地点了点头。</br>“可见骄纵日久,民怨实重。既如此,惩办一二是应当的。”朱厚熜摇了摇头,“这点小事也要朕圣裁,朕委实有些失望。”</br>杨廷和也不藏着掖着,长长叹了一口气:“臣等惭愧。既如此,辛苦大司寇了。”</br>“……臣必秉公定案。”</br>其他人看到杨廷和的模样并不觉得好笑。</br>党魁不归路啊。</br>接下来数年,必定只能聚精会神独木桥了。</br>但吴廷举很激动,连连对杨潭、王琼使眼色。</br>要办就办彻底啊!张氏兄弟那么多的田地、那么多家财!</br>户部很难的!</br>……</br>对张氏兄弟来说,目前告他们的案子都还好说,大不了赔点钱、推两个家仆出去顶罪的事。</br>关键问题在于咒骂皇帝的罪名。这个确实有一点,可是什么巫蛊之事真不敢有啊。</br>“快给本侯爷全部都搜查一遍!让我看到谁屋里有那些玩意,立刻扭送府衙!”</br>张延龄的嘴唇都在哆嗦。</br>“侯爷,夫人回来了……”</br>“是吗?”张延龄连忙往后院赶,看到妻子之后就问道,“姐姐怎么说?”</br>“……你干的好事!娶那么多房小妾,养那么多人,置办那么多田产,看看现在闹成什么样子!”</br>她一哭,张延龄心里就一凉,脸色苍白地问:“姐姐不救我了?”</br>“太后她老人家都气哭了!有什么事不能先忍气吞声地处置了?”</br>“我是被那狗入的老贾害了啊!”</br>“谁让他做管事的?”</br>“……都是大哥瞎了狗眼用了逆贼,吓跑了老刘。”</br>“你就知道怪别人!就知道支使我!”张延龄的正妻撒着泼哭闹着手抓过来,“伱怎么没胆子先去陛下那里请罪啊!叫你哥一起去啊!现在宫里既有太皇太后,还有蒋太后和孙皇后,你以为太后还能一直帮你们兄弟俩吗?太后要是有办法,会气得只能哭吗?”</br>张延龄烦得不行,一把将她推得跌坐在地上。</br>全都是小事,全都是一两个小人,就这样欺负到他头上了。</br>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皇帝,眼里根本没有张太后这个伯母的皇帝。</br>可张延龄怕这个皇帝,他不敢去,他忘不了上回裤裆淋漓地从宫里回来时的感觉。</br>听夫人捶地号哭,他走到了外面,看着战战兢兢的下人再次恶狠狠地说道:“到处都给本侯爷翻一遍!谁敢胡言乱语,休怪本侯爷不讲情面!”</br>说罢就去清点账目和库房,咬了咬牙之后壮着胆去找了司聪。</br>“本侯马上就要去府衙。你帮本侯做了那么多事,轻重你知道。本侯要是出了事,你也跑不了!现在是破财消灾的时候,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本侯要一万五千两应急!”</br>其他小案子赔钱应该能了结,最主要的还是那咒骂皇帝的案子。</br>张延龄去府衙既是应几件小案子,也是要反告贾管事偷主家财物、诬告主家。</br>“痛快!痛快!”京城某个客栈里,来自某省的举子对其他人兴奋地笑道,“宛平县衙前,有人不敢代一老妇写状纸,某何惧之?你们是第一次到京城应考,不知昔年情状!”</br>他拉开了衣襟,露出一条小小的疤:“六年前某来京城应试,就因为避让不及,就受了那寿宁侯马上一鞭!”</br>“……纵为国戚,岂敢如此折辱士子?”</br>“士子?”那举人冷笑一声,“那二张之名,昔年京城何人不知?夺民田舍,请官寺舍。亲凌官府,篡夺狱囚,莫敢诘责。金玉积如山而不厌,市津垄断皆由二张!若只如此倒也罢了,此二人竟曾有戴御冠之罪!”</br>“竟敢如此大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