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298章 道家跟肥料有什么关系?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298章 道家跟肥料有什么关系?

小说: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第298章道家跟肥料有什么关系?</br>金坷垃仍旧跟着一起。</br>现在,他不仅到过紫禁城里面了,更是随着皇帝进入了乾清门内,过了后朝的三宫六院,穿过了御花园。</br>头都不敢抬,余光都不敢乱瞥!</br>陶仲文好一点,虽然没低着头,但目光也是一直平静地不曾移动,不急不缓地往前步行。</br>内心还在揣度着这出乎意料的情况:皇帝既不是为了求修道长生,也不是为了祈禳斋醮,而是为了……那物理之道?</br>一路来到了钦安殿,张佐已经等在那里。</br>“都备好了?”</br>朱厚熜问完,张佐立刻回答:“葱蒜、糖霜、碱粉、干沙、烈酒,文房四宝,奴婢都命人备好了。”</br>“那烈酒蒸了几道?”</br>“上次不曾奏效,陛下说须得越醇越好,奴婢是命人一次一次地蒸。如今这烈酒,便是极能喝烧酒之人也不敢入喉了。适才奴婢已经试过了,确实一点即燃,其后情况婉如梦魇!”</br>他说得后怕不已,朱厚熜却点了点头,看来试了几回之后,这次是成了。</br>仔细去了解就知道,蒸馏这种法子出现得很早。但是,把它用在酿酒上还真就是近两百年间的事。如今的酒,度数可比唐宋时高多了,这也是明清以后文学作品中像李白、武松那样豪饮的记载越来越少的原因吧——顶不住。</br>烧酒这个词,就是指这种蒸出来的酒。</br>但朱厚熜要的是更高度的酒精,这种东西的用处不小。但是目前,进展比朱厚熜想象的要慢得多。究其原因,只怕还是温度控制和密闭不好挥发等等多种问题。而在粮食都还不够吃的情况下,朱厚熜也不想在出酒率还不高的情况下冒然推动这个东西的制备。</br>只有模糊的记忆,若要用来消毒,酒精度数得控制好。</br>好在朱厚熜现在不是要用来消毒,只是要以之点火。</br>到了钦安殿后的空地上,摆了两张小案桌在那里。</br>“这两个实验,一动一静。先看静的吧,张佐,你来。”</br>紫禁城里,张佐虽然贵为司礼监掌印,但眼下负责的事情反而很散、更闲,不像黄锦那样紧要。</br>难得皇帝有个专门的差事交办给他,张佐这些天成了“研究员”。</br>现在他极为卖力,挽起袖子就到了一个桌案前面,开始剥葱捣蒜。</br>“过来仔细看吧。”朱厚熜带着陶仲文和金坷垃走上前去,“寻常大葱、生蒜。”</br>“……陛下,不知此……实验,是何法门?”</br>朱厚熜笑了笑:“不是什么修炼法门,陶道长看下去便是。”</br>只见张佐很快就把葱根、蒜瓣分别捣碎,然后有用布帕滤出了一些汁液,盛放在一个小碟子上。</br>随后,陶仲文便看他拿起了两支新毛笔,分别蘸了不同的汁液在两张纸上写起了字。</br>初时还有湿印,没过一会,那印子就干了,白纸看上去和没写东西差不多。</br>“把火烛拿来。”</br>张佐回头吩咐了一下,然后拿起一张纸看着皇帝:“奴婢先试一张。”</br>他现在是凡事都先请示一下,得到了许可,张佐就小心翼翼地拿着那张纸,放在火苗之上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来回熨烤着。</br>金坷垃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之前已经看不出湿印的洁白纸张,现在上面却缓缓显露出棕黄的字迹来。一撇一捺虽然不像蘸墨书写的那样齐整,但也好辨认。</br>这一幕看着有些神奇,但陶仲文却还是挺平静的。</br>“成了成了!”张佐却好像比他更加兴奋,“陛下,若以此法写密信,大有妙用!”</br>朱厚熜轻笑一声:“何用如此费劲。陶道长知道此法?”</br>两个观众的反应不一,朱厚熜自然看在了眼里。陶仲文闻言行礼:“略有耳闻。”</br>“可知其理?为何葱汁蒜汁有此效,有些物事之汁液便不行?”</br>“万物俱有其性。葱蒜辛辣之物,火性。纸张草木造就,木性。火克木,葱蒜汁液与文火内外交攻,便将那纸张灼焦,显出字迹。”</br>金坷垃听陶仲文侃侃而谈,很是佩服。</br>朱厚熜只能无语。</br>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br>这些所谓“简单又易做的化学小实验”,朱厚熜还是当年看一些科普文章和小视频时觉得有趣记住的。</br>分明是因为它们汁液里的植物油和其他一些成分的燃点更低,率先就被烤焦。</br>“那下一个实验,看看陶道长有何见解。”</br>张佐闻言就紧张多了,因为这一个“实验”,他试过好多回了,也就之前成了一回。</br>现在,他先记着陛下的叮嘱,取了汤匙来。</br>四勺糖,一勺碱粉。</br>朱厚熜默默地看着他操作。</br>此时,民间还是大量都吃着“酸面点”。</br>是他们不知道加点碱粉味道会好吗?当然知道。《齐民要术》里就记载了制碱之法:取大麦秸一斗,水浸七日。取出晒干,捣碎为末。入石灰三升,熬之,去渣得碱二斤许。</br>田边的杂草到处都是,根本不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人们想要吃上口感好的馒头,缺的从来都不是碱,而是面。</br>需求不大,就没多少制碱上的研究。</br>但朱厚熜也是粗略知道碱是很有用的,至少什么酸碱酸碱的,是存数不多的化学记忆里很深刻的一点。</br>现在,张佐正准备演示的,是名为“法老之蛇”的丐版实验。</br>张佐演示得很神圣,因为之前成功过一次的效果有点震撼到他。</br>铺好了晒干后的细沙,张佐把那个封得严实的瓷坛子打开了盖子,浓郁的酒精味扑鼻而来。</br>他看向了朱厚熜:“陛下,您还是退开些吧,奴婢担心。”</br>“……不打紧。”朱厚熜知道这丐帮的反应没那么剧烈,也不会产生毒气。</br>“黄锦,你护着点陛下。”张佐只能这么说,然后吩咐旁边打下手的,“酒一倒下去,你就把火点上,要快!”</br>他不知道那道理是什么,总之试过几回,要诀就是快。</br>要不然,等不到那混了碱粉的糖霜里冒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物事来,火便烧完了。</br>在细沙上浇了些反复蒸馏过的高度酒精,旁边小太监赶紧拿火把凑了过去。</br>果然是沾火既燃。</br>酒能燃,这陶仲文知道。但这酒燃起来,火苗颜色不太同。</br>而后,只见张佐迅速把那一些混在一起的糖和碱粉倒在了正燃着的细沙上。</br>一开始并没什么异样,过了一会,那一团粉末上忽然缓缓拱起褐色的物事来,仿佛老树根从火中生长,又确实像什么怪物正从火中爬出来。</br>“陛下当心!”黄锦只知道朱厚熜安排了张佐在准备这些事,哪知道有这场面?</br>“无碍。”</br>朱厚熜转头看着陶仲文和金坷垃两人。</br>金坷垃满眼都是震惊,嘴巴张得很大,而陶仲文也目露精光,正在沉思着什么。</br>这丐版实验因为所用材料不同,反应远没有真正高纯度的那些材料来得剧烈。现在朱厚熜只是安排演示一二,也没有好好琢磨技巧、渲染气氛。</br>但陶仲文的表情明显不简单,身为“炼丹师”,他“火丹”、“水丹”二法都玩得很有经验,也不知道看过多少东西被烧过之后的模样。</br>可是像这般仿佛有灵性、似活物一般的反应,陶仲文确实没有见过。</br>炼丹的目的,不就是以金石等不朽之物补全肉身、使之也能趋于不朽么?此刻死物里竟有了活性,陶仲文其实大受震撼,只不过表情管理极为出色罢了。</br>两个实验结束了,朱厚熜问道:“陶道长可知,这又是什么道理?”</br>“……”陶仲文思索了一番,再次开口,“美酒精粮所酿,水木之性。糖霜,木土之性。碱粉,金土木皆有。再遇火,五行俱全,生生不息。陛下此术,贫道闻所未闻,不知说得可对?”</br>朱厚熜只感觉是跨服聊天。甭管啥现象,他反正都是往五行上靠。</br>偏偏还说得都那么像模像样,加上他“得道高人”一般潇洒的卖相,如果朱厚熜不是已经有了成熟而稳固的一些知识观念,只怕就信了。</br>于是朱厚熜只能说道:“陶道长,伱的丹道,走偏了。”</br>“……”陶仲文没说话,但不服气。</br>“进殿细说。”</br>……</br>以现在的各种材料,以朱厚熜十分有限的化学知识,朱厚熜安排不来效果异常炸裂的实验。</br>以这个时代人的固有思维,指望一两个小实验就让他们震惊莫名、</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