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249章 248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二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249章 248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二

小说: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作者:八月飞鹰

    第249章 道基法宝,上清玉宸仙竹(二合一章节)</br>一般而言,符箓派祖庭龙虎山三年一度的传度大典,外来嘉宾的观察重点,都着落在天师府近来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人。</br>只是今年略有些例外,相当多来宾的注意力都落在今天当师父的雷俊身上。</br>蜀山派长老何东行同大唐宗室浔安王张穆坐在一起。</br>一边观礼,何东行一边轻声问道:“张小友,应该也即将踏出这最后一步了吧?”</br>张穆言道:“不瞒何长老,个中详情,本王了解也有限,但应该是有些把握的。”</br>何东行祝贺道:“如此,实是可喜可贺。”</br>张穆:“听闻贵派有六重天境界的道长,同样只差最后一线之隔?本王这里先恭喜蜀山了。”</br>何东行:“还在积蓄,做不得准,做不得准。”</br>话是这么说,但他神情平和轻松,显然蜀山内部对此整体持乐观态度。</br>张穆恭喜过何东行,视线转回面前典礼,心情却浮现少许阴翳。</br>虽然张静真是宗室出身,但毕竟一直以来在龙虎山学艺,乃龙虎山培养成材。</br>哪怕不算已身亡的李正玄,龙虎山天师府这年轻一代眼看着就要连出四个上三天修士了。</br>蜀山看着逊色,但年轻一代同样人才济济。</br>随着天地灵气潮涌,年轻人加速冒头,圣地宗门在这方面相较于世家望族的优势,渐渐开始凸显。</br>难怪四姓六望介意。</br>事实上,宗室、勋贵方面何尝不感到压力?</br>宗室这边情况稍好,如果要在大唐找一家年轻高手比天师府还更多的势力,那就只有唐庭帝室这个特殊的存在。</br>虽说天子帝王术同一时间只供养两人,但大唐国势正盛,单以一家一门而言能调集的资源,张唐宗室始终是当今第一,可栽培供应更多人。</br>但时间继续推移,就不好说了……</br>张穆再看眼前正举行大典的天师府,很自然便想起已成历史的信州李氏。</br>曾几何时,李氏也曾领一时之风骚,令天下为之侧目。</br>许元贞之前,天师府上一位九重天境界的大乘高真,正是第一代李天师李芝源,有当时道门第一高手之称。</br>自李芝源身陨后,直到许元贞,道家符箓派才又有九重天高手。</br>单只一人,可横行一世,但不足以长久传家立业。</br>然而当年李氏一族人品爆棚,李芝源三子皆成才。</br>长子李杨,即第二任李天师。</br>次子李柏,乃第三任李天师。</br>三子李松,其后亦修成八重天境界,成为天师府屈指可数的宿老。</br>一人膝下亲生三子,全部成就八重天境界,放眼天下,纵观古今,即便在传家立世多年的五姓七望中,也极为罕见。</br>而那之后,李杨有子李苍霆,在当时不论李氏还是天师府内,都是同代人中最出色的天才,名动大唐,连大唐皇朝其他势力都颇为关注。</br>李杨、李苍霆父子之外,李柏有子女李清风、李红雨、李紫阳三人,虽年龄错落不一,但如今回头看,同样皆成才。</br>纵使李松子女相对平庸,李氏一族第三代的含金量仍然不可多得。</br>如此一来,李氏崛起,不可避免。</br>事实上,回首前尘,如五姓七望者又或者历史上其他名门世族,甚至于历代皇朝帝室,在最初崛起时,皆类似如此,连续几代人才井喷,从而奠定传世之基。</br>但这终究只是个开始,能否经历时光长河冲刷,能否经受低谷起落,才能决定一家一姓可以延续多久。</br>信州李氏连续三代人才井喷,堪称人品爆表。</br>但有起有落,到第四代李正玄、李轩、李空等人开始,李氏子弟不复父祖辈那般惊艳。</br>李轩等人自然不是庸才,皆有希望在百岁之龄内,冲击七重天境界。</br>李正玄更是已经修成上三天层次,成为高功法师,同时具备圣体根骨和通明悟性,天赋潜力过人,平稳而有力地沿着父祖走过的道路前行。</br>但凡事怕比较。</br>先有许元贞,后有唐晓棠,压得李氏同辈子弟几乎窒息。</br>如今李氏已成过眼云烟。</br>假使他们还在的话,压力只会更大。</br>新崛起的雷俊,已经全方位超过当年的少天师李正玄。</br>如果李氏族人还大都在世,面对此情此景,不知他们会作何表情?</br>至少,张穆知道,如今不少世族名门的人,表情都很难看。</br>龙虎山雷俊这一辈弟子的辉煌,相信天师府自家都很难复制,至少很难做到代代皆如此。</br>但总比各大家族的机会要大一些……</br>浔安王张穆正在沉吟之际,突然眼中一花。</br>前方道场上,传度大典已经进行到核心环节,新入府弟子和度师分左右而立,在主持大典的高功法师宣读十戒后,共行分环破券的仪式。</br>一众度师,基本都着授箓道士的深红道袍,唯一例外,便是一身紫袍的雷俊。</br>雷长老不仅衣服显眼,身高在众同门中同样显眼。</br>但对面将要拜师的弟子,更显眼。</br>师父在所有度师中身材最高大挺拔,如玉树临风。</br>徒弟在所有参加传度的弟子中则最为矮小。</br>矮胖胖,圆滚滚。</br>还毛茸茸。</br>看着那头毛色黑白相间的小熊,一板一眼站在雷俊对面,同雷俊一起执笔书写章表,敬告天地、祖师,外围观礼宾客神色都略微古怪。</br>但大家都努力收敛,不敢表现出来。</br>来之前消息灵通的人便已经听说,雷长老的入室开山大弟子,会是一头山貔。</br>只是这山貔不化人形,就如此大摇大摆出现在天师府传度大典上,还是出乎不少人预料。</br>仅听传闻是一回事,亲眼目睹则是完全不同另一种感受。</br>有些人的视线,就开始转向同样着紫袍,正主持大典的高功长老元墨白。</br>虽然少有人提,但经过先前龙虎山最后一次李外之战后,大家基本都知道,这位元长老,其实也是山貔得道,化作人形。</br>好在,元长老没有任何显露真身的打算。</br>否则这一大一小两头黑白毛色的熊出现在典礼上,未免叫人有些绷不住。</br>“雷长老……倒是同山貔很有缘啊。”有人禁不住悄声感慨。</br>他身旁人闻言,面色更加古怪。</br>雷长老的授业恩师,是山貔。</br>雷长老的亲传弟子,也是山貔。</br>那么雷长老本人……</br>难不成,这是真正的一脉相承?</br>虽然无人敢于表露,但身处道场内的雷俊,大约能体会外围观者的感受。</br>不过他并不是特别在意。</br>平时吐槽归吐槽,但真要说的话,他确实不介意自家徒弟不化人形。</br>元墨白、雷俊神情皆从容。</br>身边天师府的同门,经过这几年时间,也早已习惯卓抱节的存在,是以同样神情如常。</br>即便是近年来少在山上的蔺山,同样目不斜视。</br>大家心无旁骛,完成大典科仪。</br>待终献法事之后,由主持大典的元墨白礼拜历代祖师,致谢师辞。</br>正式完成礼毕后,雷俊、蔺山等度师,携各自弟子,离开斋坛。</br>斋坛外,王归元含笑等在那里。</br>符箓派弟子参加传度,当礼敬三师。</br>除度师也就是传度师外,还有保举师和监度师。</br>一般而言,所有弟子的监度师都是同一人,乃时任道童院的总教习。</br>卓抱节他们的道童院总教习是柯思成。</br>柯思成乃姚远亲传弟子,当初同雷俊、张静真、蔺山一起被授职长老,其后先任巡风长老,但因意外受伤,回山后一边休养,一边转任道童院教习。</br>柯长老对这个岗位,还是挺满意的。</br>干满一任三年后,又接着再干了三年。</br>这六年时间于他而言,算是难得比较清静又安稳的日子,叫柯长老心中颇为感慨。</br>不过,第二任期满后,府里已经安排柯思成调任执事殿做值守长老。</br>虽然事务比之道童院更繁杂,但这个岗位无疑更加重要。</br>待这次传度大典后,柯思成便会走马上任。</br>至于卓抱节的保举师,雷俊请同宗同承的师弟楚昆担任。</br>事实上,楚昆也确实是同门里最熟悉那熊师侄的几人之一。</br>“当年为师经传度入府后,随你师祖出来,便是你大师伯等在</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