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唐太子是刺头儿!</br>无论是不是帝王之家,一个十一岁的稚子能够说出这番言论,已经是骇人听闻,堪称政治觉悟上的小天才。</br>更别说说出这话的是帝王之子,未来储君,更是让人惊骇加绝。</br>尽显优秀的储君之姿。</br>一时间,李世民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br>向自家的大国舅长孙无忌投去了一个肯定的目光。</br>这太子首登朝,李世民自然要为其铺路,虽然这次的太子聆旁李世民面上表现得平平无奇。</br>但私下里早就让长孙无忌暗自安排,尽量给这太子殿下写个小剧本,让其好歹有发言装……咳咳,发言议政的机会。</br>让朝臣武将见识一下,当今太子之能。</br>只不过今日所见,实在是大大超出了李世民的预想。</br>这一言一句,那一套套的言辞,确实从一个十一岁的太子身上来说,可以说太成功了。</br>如果少些已经跟唐苏凡那小子相像几分的那死杠无赖气质,那就更好了。</br>没见着那满朝众臣看向高明的眼光,都变了吗?</br>而殿下首排的长孙无忌也是很无奈啊,一个有些哭笑不得的目光投去。</br>他是教了太子一些政辞言论,只不错,也仅仅是一些民心之向的问题啊。</br>今日太子这波,直接开骂郑云河着实夹带了私活儿啊……</br>李承乾虽然的得到了李世民的松话,但是那‘耿直’的目光犹然不变。</br>“父皇,儿臣无错,若是一众为官多年的朝臣们,连这些道理都不懂,儿臣警言,那么儿臣以为,儿臣无错!”</br>哼,辱我老师!</br>一群老东西,本太子记住你们了!</br>李承乾小小的目光轻微的环环一视,将一张张脸庞记了下来。</br>而众臣感受到那太子的目光,心底一麻!</br>这太子第一次登朝就要闹得这么大吗?</br>这哪是太子啊,这分明就是个刺头儿啊!</br>李世民面色一紧,这臭小子!</br>还不赶紧见好就收,这你让你父皇怎么下得来台?</br>李世民现在很是无语,这小子,跟着唐苏凡学了道理,学了学识,怎么连这小子的无赖泼皮还学了一两分!</br>程咬金自然是有脑子的莽汉,这时候不挺一波太子,更待何时,顿时腆着个大脸站了出来。</br>“陛下,嘿嘿嘿,太子的见解,我们这些莽汉那叫一个拍马难及,臣以为,太子没错!”</br>尉迟恭:“对对对,陛下,太子无错,何需向这个老匹夫赔什么不是?”</br>秦琼:“陛下,太子之言,深及至理,臣以为太子无错,无需责罚!”</br>……</br>一时间,武将一列同时向李世民求情。</br>程咬金这些人当然知道,陛下这不过是跟自家儿子演戏而已。</br>怎可能真的违背圣意?</br>况且太子表现得这个风采,实在是符合他们这群武将的性子。</br>而看着自家儿子能够第一次便和一众武将达成一个阵营,自然心里一番欣喜。</br>这自当是他乐见其成之事!</br>不过,当然还要为自家儿子收场不是?</br>“哼,太子警言自然是好事,但目无尊长,少了德行,那怎么能行?”</br>直到最后,长孙无忌暗自向李承乾使去了个眼色。</br>李承乾这才不情不愿的拜下身子。</br>“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知错。”</br>“行了,一边去吧。”</br>随即李世民面色‘无奈’的向着郑云河说道。</br>“郑爱卿啊,承乾尚且年幼,言语之失,朕后面自会严罚于他,爱卿莫恼~”</br>严罚?严罚个屁。</br>李世民的话也是让一众朝臣听明白了啊,陛下这是准备含糊其辞,草草了事。</br>什么太子不尊长德,陛下不过给自家儿子找个台阶下而已啊。</br>这郑云河,空得当了个傻*啊。</br>郑云河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一个十一岁刚登朝的太子秀到了个腰闪。</br>那老脸上青红交织,最后也只能是打下了牙往肚子里咽。</br>如果自己真的继续说,那别人还笑他一个长者跟一个孩子计较的名头。</br>名义上太子乃储君,他乃臣子,还会落个不顾君臣之仪。</br>哪怕换个人,他郑云河都能跟对方死磕。</br>但奈何说破大天了就是个十一岁的孩子,还是太子,这找谁说理去?</br>郑云河一时间悻悻退下,那看向太子的目光多了些许深邃。</br>到了他这个年纪跟地位,一时的面子问题已经无伤大雅。</br>这太子的变化才是重中之重。</br>郑云河的退下,让李世民心底如同大热天吃了一整个冰块儿那般舒爽。</br>哈哈哈哈,大傻*。</br>咳咳!</br>还不能笑,还在上朝!</br>“陛下,臣有事参奏!”</br>这时候,一个身着青色官袍,身材高瘦,下巴的胡子留得跟个山羊胡似的老者站了出来。</br>工部尚书,段伦。</br>“哦?爱卿道来~”</br>李世民大手一挥,段伦便说道。</br>“陛下,之前陛下下旨打造的雪橇爬犁一事,工部七十六户已经打造完备,现可呈交户部统筹数目,账目,便可交公!”</br>随之,段伦还交付了八本账书,足足厚厚的一摞。</br>上面明确记载了整个京城工部下的七十六户这一月来全力打造雪橇爬犁的数目以及花销账目。</br>虽然大唐年间,重文不重工。</br>但长安城的工部共在长安设七十六户,为于打造朝廷所需。</br>毕竟是一个国家的工部,就算再如何重文不重工,一个工部的规模那也是一个庞大的规模。</br>而昨天,七十六户全部打造雪橇爬犁的账目已经统筹清楚,今日便可以交工了。</br>“哦?如此甚好,雪橇爬犁如此之快便能打造出来,辛苦爱卿了。”</br>段伦说道:“为朝廷办事,何来辛苦!”</br>李世民从老内侍手中拿过一本,这一本,是工部的雪橇爬犁每一户门打造的数目。</br>上面零零散散呈写着工部下面七十六户打造的数目。</br>以及各种花费的账目,这些都需要户部的核销,经算。</br>“哈哈哈,好好好,如今这雪橇爬犁打造出来,便能更快从河南运粮,戴胄,命伱半日,让户部统筹清楚,交付朝廷!”</br>戴胄望着那一大堆的账目本,有些为难的皱了皱眉。</br>陛下怎么想的?</br>如此多的账目,他户部正常都需要两日才能统筹清楚。</br>毕竟那可是一个工部整个月的上下所有花销,还有各种打造数目。</br>半日?</br>“陛下,如此多的账目,能否陛下多许些时日?”</br>李世民眉锋一挑,嘴角恻恻的一弯。</br>“怎么,半日无法统筹?这可是关系到运粮大事?怎能慢得?”</br>李世民那突然沉下来的脸色让戴胄心神一紧。</br>不由得连忙说道:“陛下,账目繁杂,我户部若是需核算详细,半日实乃不够啊。”</br>“不够?”</br>李世民的眉头紧蹙,沉吟慢语间,看的戴胄一众户部的人心头一紧。</br>长孙无忌也是嘴角一撇。</br>用手轻轻推了推李承乾。</br>李承乾那小小的身子直接又站了出来。</br>“父皇,不如交给儿臣吧?儿臣能够半日之内统筹清算!”</br>!!!!!!!</br>顿时,朝廷上无数人都响起了急促的凉起声。</br>这太子还真是刺头儿啊!</br>……………………………………</br>(本章完)</br>感谢名字起太长会有傻子跟着读兄弟的2000币打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