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28章 塞上诗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28章 塞上诗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第27章 边军履历← 快捷键 回目录 快捷键→第29章 金吾卫

    第28章 塞上诗</br>崇仁坊。</br>傍晚时分,金吾卫左巡街使武康成路过一座大宅前,探头往里看了一眼。</br>“武六?”</br>忽听得呼唤声,武康成一愣,转过身来,只见一个身穿深绿色官袍的中年男子正跨坐马上,于路口看着他。</br>“啊,王使君在这边?”</br>武康成连忙叉手行礼,笑道:“听闻王使君回长安任官了,我便想着能见上一面便好,因此跑来叨拢。”</br>“说甚叨拢。遥想当年河陇一别,有七八年了吧?你我能在长安再聚首,也是难得。”</br>“小人是天宝元年回了长安,当时便想拜见使君,不曾想,今日才再见着。”</br>“宦海沉浮,不值得提,不提了。”</br>“小人带了酒来,使君饮一杯否?”</br>“老远便闻到了酒香,新丰酒?”</br>“使君好灵的鼻子。”</br>武康成不由笑了起来,将酒壶挂在肩上,便要去扶那中年男子。</br>远远却有金吾卫跑来,道:“头儿,有人找你,右相府的人哩!”</br>武康成听得“右相府”三字,脸色一变,转过身看去,只见坊街那边有个少年郎君踱步而来,他却不相识。</br>反而是他身边的中年男子微有些惊讶地“咦”了一声。</br>“是你?薛白?”</br>“见过摩诘先生。”</br>薛白行了叉手礼,再看王维那一身深绿色的官袍,觉得这身官袍不衬王维的气质。</br>还是那身素色的襕袍穿在身上时王维显得更意格高远些,也更自在些。</br>王维敏锐地察觉到薛白那落在他官袍上的目光,道:“伱寻武六?”</br>“是,寻武巡使有些事。”</br>“那便一道喝几杯吧?”王维道:“我亦有话与你说。”</br>“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br>进了宅院,王维告了罪,先去换身衣物。</br>薛白留下田氏兄弟、皎奴在前院坐了,他则独自进堂,与武康成煮着酒,对酌。</br>“薛郎君是来找我的?”武康成架着小火炉,将酒放在火上去温着。</br>“是。”薛白道:“武巡使曾在陇右军中效力?”</br>武康成闻言便露出了笑容,点点头,道:“开元二十年从军,至天宝元年回长安,当了十年陇右兵。”</br>“与吐蕃打?”</br>“嗯,年年打。”武康成道:“便是在赤岭立碑会盟之后的几年,也就是大战没有,小战一直都在打。”</br>薛白问道:“想向武巡使打听两个人,是一对兄弟,名叫姜卯、姜亥。”</br>武康成径直摇头,道:“不认识。”</br>薛白打量了他一眼,目光中有些了然之色,说起了姜氏兄弟参加过的几场大战。</br>武康成依旧摇头,道:“军中一起打过仗的有成千上万人,我如何能够记得?”</br>还待再问,王维已换了一身素色的襕袍出来,手里拿着串佛珠,在炉子后坐下。</br>他年轻时有“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之称,到了中年,风采翩翩之外又添了岁月沉淀。</br>“你带着华服奴婢、调动右骁卫,在何处高就啊?”</br>薛白应道:“还未有官身,只是在为右相调查些事情。”</br>王维淡淡道:“年轻人,学业科举方为正途。”</br>“先生教诲的是。”</br>“先谈你的事,你寻武六?”</br>“是。”薛白道:“在查两个陇右兵士,想问武巡使是否认得?”</br>武康成憨笑一声,道:“不认得。”</br>薛白笑了笑,顺着这话题道:“我今日问了一名陇右老兵,他说武巡使很可能认得。我便找过来了,倒没想到武巡使与摩诘先生相识。”</br>“该是,开元二十五年。”王维端起酒杯饮了一口,带着回忆之色,缓缓道:“我以监察御史之职赴凉州,在河西节度幕下兼任节度判官。”</br>“是哩。”武康成笑应道:“开元二十五年。”</br>王维道:“当时,吐蕃不顾大唐告诫,西击大唐藩属小勃律国。圣人大怒,命河西、陇西出兵,我遂出塞宣慰、察访军情。”</br>薛白知道这一年姜氏兄弟还没被募兵到陇右,但还是听得很认真。</br>“我行到凉州,得知吐蕃犯境,河西节度使崔节帅已领兵支援陇右。”王维说到这里,看向武康成,道:“当时武六便是崔节帅麾下候骑。”</br>薛白神色一动,脱口而出问道:“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br>王维会心一笑,眼中有了不一样的神采,点了点头。</br>“《使至塞上》?!”</br>“是啊。”</br>武康成哈哈大笑,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高声念起诗来。</br>“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br>“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br>“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r>“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br>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提着酒小心翼翼窥探王维宅邸的巡街使,他语气豪迈,气概不凡。</br>那被长安官场束缚住的壮阔又回到了武康成身上,他仿佛是才从大漠纵马而归,终于敢放声说话,敢任酒水洒在他的胡子与前襟。</br>“哈哈哈,‘萧关逢候骑’,世人都读摩诘先生的诗,却少有人知我武六就是那个候骑!‘都护在燕然’,就是在次年,崔节帅自凉州率众入敌界二千余里,于青海西大破敌寇,斩首二千余级!”</br>王维也是饮尽杯中之酒,大笑不已。</br>塞上岁月所带给他的豪情壮阔,难得地打破了他眼里的枯寂。</br>但笑着笑着,他眼神又逐渐寂寞下来。</br>“你知道,大唐与吐蕃战战和和,打了多少年了吗?”</br>薛白摇头道:“不知。”</br>王维道:“若从高祖皇帝武德六年开始算,已有一百二十余年。若从吐谷浑之争算起,已有八十余年。”</br>“这么久。”</br>王维道:“河西、陇右常年须以十余万精兵戍守,而大唐府兵之制崩坏,募兵军费七倍于往昔不止。虽有几场大胜,西北边患,却始终不能彻底解决。金城公主和亲吐蕃,直到开元二十八年薨逝,她在吐蕃近三十年间,太平时节不过只有断断续续的十年,且这十年仅是没有大战而已,两国之间,小战始终不断。”</br>薛白才知道,原来整个开元盛世就一直在打仗。</br>他不了解这些事,没有多说,静待王维下文。</br>“崔节帅讳希逸,他到任河西之后,极力促成大唐与吐蕃会盟,终于在开元二十二年,两国以赤岭为界,结为舅甥之国。崔节帅与吐蕃将领乞力徐杀白狗为盟,各去守备,使双方百姓能于边境耕种、放牧。”</br>王维说着,又饮了一杯酒,道:“两人都是重信义之人,为边境争了三年太平。没想到,一场大战还是不可避免,吐蕃西击小勃律国,圣人大怒,命崔节帅掩袭吐蕃,乞力徐并不设防,大败于青海湖。崔节帅虽大胜了吐蕃、战功彪炳,却时常为河陇形势忧虑,又自觉有愧于乞力徐。此事传到了圣人耳里,遂罢了崔节帅之职,迁为河南尹。”</br>“然后呢?”</br>“开元二十六年,崔节帅离开了河陇,我也回了长安。没多久,他便病逝了。有人说,他梦到了一条白狗,惊疑而死。”</br>王维叹息了一声,又道:“他死后,遭圣人嫌恶,遭世人耻笑,但他这一生,战功彪炳于青海、信义重于泰山。他打仗,非为个人谋功业,而是实实在在想为戍边的将士、边塞的百姓,谋一份太平。”</br>薛白默然。</br>没想到青海湖的一场大胜之后,主帅是如此惨淡的收场。</br>他听得懂王维想说什么——河陇的将士不容易,打着一场持续了上百年还看不到结果的战争。</br>隐隐地,还有抱怨圣人好大喜功之意。</br>王维似乎醉了,高举着酒杯,念起诗来。</br>“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br>“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br>“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br>“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br>“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br>薛白目光看去,待见王维转过头来,竟是哭了。</br>武康成也是泪流满面。</br>他们什么都没说,只以诗句在抱怨。</br>曾经是长安意气风发的少年,蹉跎成了关西的老卒,夜夜听笛,思念着家乡,立下了累累军功。然后呢?受尽了边塞凄苦的将士得到了什么。</br>苏武在北海持节牧羊十九年,符节上的旄繐落</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