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311章 道姑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311章 道姑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第310章 回门← 快捷键 回目录 快捷键→第312章 设套

    第313章 道姑</br>见过了王忠嗣,李隆基感到有些乏了,想小憩一会又担心影响夜里睡整觉。往常倒无这种困扰,近来却是因南诏叛乱牵扯了他太多心神。</br>对此,他观戏时便与杨玉环抱怨了几句。</br>“朕缵帝位三十载,励精图治,造此盛世。今四海会同,天下无事,朕将国事托付于李林甫,本当他是可靠的,闹出这等乱局,要朕亲自收拾。”</br>杨玉环道:“故而三郎罢了李林甫,任张垍为相,他打理朝政,不是一切顺利吗?”</br>李隆基此时颇放松,摇了摇头,道:“朕之所以想到用张垍,与你那义弟有关。”</br>“为何?”</br>“自是因朕念着太真,愿意用你家的人。”李隆基笑道。</br>“才不信。”杨玉环嗔了一声,转过头去。</br>李隆基没有说出来的是,他任用宰相有一个最重要的要求——能制衡太子。</br>当时,张垍与薛白走得近,这让他一度以为,张垍知道当上宰相之后该怎么做。作为宰相,该懂得用王忠嗣尽快平定南诏,也该懂得与东宫撕破脸。</br>他故意答应把郡主许婚给安庆宗,一则考虑到这桩婚事于大唐社稷稳定有利,而以安禄山的忠心并不会因儿女婚事而倒向东宫;二则,也是给张垍一个攻击李亨的机会。</br>若张垍够聪明,就该使人弹劾东宫意图交构边镇大将,敲打王忠嗣、安禄山,巩固宰相权威,同时表明与东宫势不两立的态度。</br>这就好比,当年他故意给韦坚、皇甫惟明亲近东宫的机会,试探他们,亦试探李林甫。李林甫就做得很好,一纸罪状表明了愿为圣人制衡东宫,请圣人高枕无忧。</br>“高将军。”</br>“老奴在。”</br>“张垍有奏折到吗?”</br>“没有。”高力士应道:“但右相上了一道奏章。”</br>李隆基看了眼李林甫的奏折,果然是反对以郡主嫁安庆宗一事,又隐讳地提及安禄山之所以举荐王忠嗣,或是与东宫有所勾结。</br>看罢,李隆基轻叱了一句。</br>“小人之心。”</br>但他心里想的是,还是李林甫在制衡东宫之事上用得顺手啊。</br>如此,他才能安心赏歌舞、洗温泉,不必担心下一刻就成了太上皇,但李林甫愈发老迈昏庸了,观其与张垍相斗,斗到最后,只看到李林甫接连败退,被啄得一地鸡毛。</br>一个胜在能理顺朝堂,一个胜在知圣心,难以决择。</br>杨玉环观了一场戏,回头看去,见李隆基心思根本不在舞乐上,便吩咐台上的优伶暂时停下。</br>“圣人既心不在焉,可要先去理国事?”</br>“无甚国事,朕擅用人,不理琐事。”</br>“那,”杨玉环想了想,笑问道:“玩捉迷藏可好?”</br>说来,捉迷藏之所以叫“捉迷藏”,是因她与李隆基玩时从不相让,她身上常挂着许多个香囊,每每拿香囊迷惑李隆基,将他引开,不让他捉到。</br>她之所以宠冠六宫,从不是多善解人意,而是她爱玩、有趣。</br>平常,李隆基喜欢这种奇新,最近却觉得太累了,叹道:“今日玩不了。”</br>他方才提到了薛白,本有心试探杨玉环是否会顺势替薛白求官,见她根本就没在意,他反而肯多与她谈谈。</br>“对了,薛白小儿,倒是既能办事,又明了朕的心意。”</br>“圣人忘了?上元节他还顶撞了圣人。”杨玉环道:“这义弟与我性子一样,可不会说好听话哄人。”</br>“忠言逆耳啊。”</br>时隔两个多月,李隆基终于如此评述了一句,看起来很有明君的气度。</br>侍立在不远处的宦官吴怀实眼皮一抬,瞥着这一幕,却是心中暗道贵妃每次只不经意地回护她那义弟一句,却是让圣人连薛白的忤逆之罪都原谅了,还亲自去其婚宴……可莫忘了,这位贵妃一向是悍妒直率的性子,何曾这般小心翼翼过?</br>吴怀实正这般想着,便听圣人道:“召薛白来觐见。”</br>“奴婢这便去。”</br>~~</br>吴怀实出宫后先打听了一番,听薛白成亲没几日,已开始到御史台视事了,遂赶了过去。</br>他不让人通传,直接走向薛白的公房,推开门。</br>薛白正在专心写着什么,听得开门声,转头看来,眼神有些警惕。</br>“见过薛郎,可是在弹劾谁?”吴怀实笑着,上前问道,一副亲近作派。</br>“吴将军。”薛白见到他也很欢喜,笑着相迎,应道:“只是在整理些药方。”</br>吴怀实目光往纸上看了一眼,大概见薛白写的是“人参、柴胡、黄芩、半夏”等药材以及份量,倒不知是做什么用的。</br>“薛郎这字写得真好……接圣人口谕,召殿中侍御史薛白,觐见。”</br>薛白连忙整理仪容,领了圣意,之后问道:“敢问吴将军,今日是?”</br>“旁人若问,我定不敢通风报信的。”吴怀实四下看了一眼,小声道:“但薛郎既问了,那只好透些风。”</br>“吴将军待我义气深重,我铭记于心。”</br>“是薛郎值得相交。”吴怀实道:“圣人怕是想让你去提醒张驸马一些事。”</br>他点到为止,知薛白懂得要怎么做。</br>总之,因这一句提醒,两人关系更进了一步。</br>……</br>李隆基是在勤政楼见的薛白,杨玉环并未在侧,可见,要问的并非寻常事。</br>但他的姿态却很随意,手里还端着杯酒。</br>“伱既不愿迎娶和政郡主,却关心她嫁不嫁安庆宗?小小御史,天子家事也敢过问。”</br>“回圣人。”薛白道:“天子无家事,御史本该事事关心。”</br>“休给朕耍嘴,说你打的是何主意。”</br>“此事若属实,臣当弹劾东宫,交构边镇。”</br>“你放肆!”李隆基故意叱道:“此为朕允的婚事。”</br>薛白无理反驳,只好道:“臣知罪。”</br>“还敢说你不是对太子、安禄山有偏见?”</br>“臣……闻风奏事而已。”</br>“好一个闻风奏事。”李隆基不经意地问道:“谁指使你的?”</br>这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他其实是想听听薛白是怎么看待李林甫、张垍对东宫的态度。</br>“不敢瞒圣人。”薛白道:“右相曾与臣谈过此事。”</br>李隆基难得有些认真起来。</br>“南诏叛乱,臣以为右相老迈昏庸,曾对他有过许多抨击之论。”薛白道:“安禄山见右相恐失势,遂交构东宫,之后得东宫授意,举荐王忠嗣挂帅。另外,据右相所言,串联东宫与安禄山者,张垍是也。”</br>“胡言乱语。”李隆基叱道:“朕看李林甫是老糊涂了,说出这等话来。”</br>“陛下明鉴。”</br>“继续说。”</br>“右相有意敲打东宫、安禄山、王忠嗣,敲打之后,方可任用王忠嗣平定南诏。”薛白道:“他之所以来我婚宴,便是为说此事。”</br>“为何与你一御史说?”</br>“臣忠直。”薛白道,“圣人信臣的忠直之言。”</br>闻言,李隆基被气笑了,摇了摇头,骂道:“朕岂能信你这小儿。”</br>这般随意地聊了几句,他便打发走了薛白。</br>高力士有些不解,不由道:“圣人肯定没信薛白所说,安禄山交构东宫一事,如何容他在御前放肆?”</br>“这你便不知了,薛白是块硬骨头,当初王忠嗣触怒朕,只有他愿保王忠嗣。今日朕看的是张垍与李林甫谁能叼住这块硬骨头。”</br>“可老奴听说,薛白与右相的女儿走得很近。”高力士道,“这竖子已成了亲,却还……”</br>“那又如何?小儿女嘛。”李隆基哈哈大笑,“朕不在意李林甫用了甚手段,只要他把麻烦平息了。”</br>他既是风流天子,从不以风流为忤。</br>这些纷争因南诏叛乱而起,而薛白预言了南诏叛乱,且借此事搅得朝堂大乱,几乎逼得李林甫罢相。那么,李林甫若能摆平薛白,就意味着能解决麻烦,解决南诏叛乱。</br>硬骨头的薛白,就像是一块试金石。</br>……</br>薛白离开勤政务本楼,迎面见一队宫娥簇拥着一名盛装女子而来,他本以为是杨玉环,近了才知那是范女。</br>他遂避到一旁,等着她们入殿了,方才出宫。</br>“范美人还是因薛郎整顿教坊、排《西厢记》,方得机会入宫的吧?”吴怀实小声道。</br>“是范美人才貌双绝,难掩光华。”</br>“不论如何,也是薛郎有恩于她,也不曾打个招呼。”</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