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华彩 第320章 旧时事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320章 旧时事

小说:满唐华彩 作者:怪诞的表哥

    第322章 旧时事</br>安宅,酒宴上,颜季明与杜甫互相碰了杯。</br>“子美兄与汝阳王相识?”</br>“天宝五载左右,我曾在汝阳王门下。”杜甫道。</br>颜季明道:“子美兄当时写了《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好诗,当时我阿爷教我作诗,特意让我学你用韵,‘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这‘若无凭’三字,可为千古藩王之法也。”</br>杜甫摆手道:“拙作,不登大雅之堂。”</br>这两年他任了最底层的小官,与平民接触得多,诗风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早年的诗作不再自以为傲。</br>何况他当时寄望于汝阳王举荐,期待“丹梯庶可凌”,如今想起来便知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汝阳王的身份,绝不敢干预政事,又怎么可能将他举荐于朝廷?</br>杜甫遂换了个话题,道:“颜十二郎与汝阳王也相识?”</br>“只是有过交集,他舅翁及其妻罗氏的墓志铭便是由他撰写,由我叔父手书的。”</br>“我想起来了,此事也是在天宝五载,是龙门令元府君夫人罗氏,北魏皇室后裔。汝阳王撰文时还唏嘘,皇图霸业,过眼云烟。”</br>杜甫感叹了一声,举起酒壶,连饮了好几口。</br>他明白了汝阳王的处境之后,再作《饮中八仙歌》,已藏了些深意。</br>“汝阳三斗始朝天”,汝阳王觐见圣人之前要先喝三斗酒,到了朝堂上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恨不移封向酒泉”,固然是说汝阳王喜欢酒,又何尝不是在说他想移封?</br>而杜甫之所以能明白李琎的处境,因他后来也渐渐听说了一些旧事。</br>~~</br>阁楼上,面对李琎的问题,薛白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汝阳王问我如何做到的,是想干预国事吗?”</br>“懒得干预。”李琎在栏杆边坐下,潇洒地摇摇手,道:“我不过是关心小一辈的婚事。”</br>薛白却能从他这举止投足间看出他一瞬间有个防备的神色。</br>来见李琎之前,薛白让杜妗打听了一些旧事。</br>宁王李宪把太子之位让于李隆基之后,其实并非从此就与皇位无缘了,后来太平公主便想废李隆基,立李宪为储君。</br>世人一直夸颂二人兄弟情深,李宪去世后,李隆基追谥他为“让皇帝”,追赠王妃为“恭皇后”,但在将葬之际,一向大方的李隆基又裁减了葬礼的规格……帝王心思难测,也许是对李宪一族终究有所忌惮。</br>李琎这一生沉溺于酒色宴游,外人看来潇洒,未必不是活得如履薄冰,始终保持着戒慎、恐惧。</br>“汝阳王见谅,是我醉了,开了个不该开的玩笑。”薛白眼神分明愈发清醒,看着李琎,告诫道:“此事,汝阳王最好莫打听,于你不利。”</br>“为何?”</br>薛白心念急转,道:“那便要看当年庆王收养荣义郡主,汝阳王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br>李琎闻言,有个稍稍挑眉的动作。</br>他先是想到,薛白很聪明,借着他的一个问题,便推测出过去的一些隐情。而且还借着他戒慎恐惧的心理,故意以恫吓的语气套话。</br>但转念再一想,不对。</br>薛白再聪明,都不可能轻易猜出来,除非,其人本身也知道一些隐情。</br>“我身为宗室,无非是做些该做的。”李琎道:“反而是你,掺和到这些事里,不怕死吗?”</br>“想要上进,得立大功。”</br>李琎见吓不住他,只好坦然道:“与伱说也无妨,当年庆王想要收养李瑛的儿女,我帮他向圣人求了情,就是如此简单。”</br>薛白道:“‘汝阳三斗始朝天’,汝阳王纵情声色、不问政事,竟敢掺和进这等大事?”</br>李琎皱了皱眉,感到这年轻人言语厉害,步步紧逼。</br>薛白只要算一算时间就知道,三庶人案发生在开元二十五年,当时李宪还在世,李琎有父亲保护着,还不像如今这般如履薄冰。</br>也许正是因为李琎掺和进三庶人案,引起了李隆基的戒心?这种可能性很低,但薛白打算这么恫吓李琎,以套出更多的话。</br>“没甚不敢的,我平素好酒,却并非害怕什么。”李琎道,“你还没说,我打听荣义郡主一事,如何就与我不利?”</br>“圣人之所以封荣义郡主、赐婚安庆宗,意在……易储。”</br>“不可能。”李琎终于出乎意料,乱了思路。</br>“为何不可能?”薛白反问道。</br>李琎说不出来,道:“那你说,圣人意在易储,然后呢?”</br>“庆王是皇长子,理应成为储君,只是因为当年立储时他尚无子嗣,圣人才立了李亨。如今庆王的儿子们长大成人,可担社稷,而李亨不孝,屡次交构重臣,圣人遂起了意。”</br>“我不信你。”李琎摇了摇头。</br>“我若没本事,庆王如何以大事托付我?汝阳王若不信我,何必特意来问我?”薛白道:“问我如何做的,很简单,我告诉圣人,李亨在交构安禄山。”</br>李琎将信将疑,思忖片刻,意识到谈话已被薛白主导,遂恢复了风流之态,仰头饮了一大口酒,笑道:“原来如此,确实是我不该打听……”</br>“晩了,今日汝阳王刻意单独见我,已落入了有心人的眼中。”</br>“那又如何?”</br>“圣人只怕要疑你图谋不轨。”</br>“果然。”李琎放声大笑,如听了一个有趣的笑话,“薛郎果然是在诈我。”</br>“汝阳王又要问,问了却不信,谈之无益,不谈便是。”</br>“实在是,薛郎太自作聪明了。”李琎好不容易收敛了笑容,道:“想以圣人猜忌来吓唬我,却不知我与圣人的关系。我的羯鼓是圣人亲手教的,圣人每次听了不好的乐曲,都要唤我入宫演奏,为他洗耳……”</br>“既如此,汝阳王身为长子,为何不是嗣宁王?”</br>“那是我主动让给兄弟的。”</br>“原来如此。”薛白站起身来,整理了衣冠,道:“酒醒了,走吧。”</br>“莫恼,莫恼。”李琎招手让他重新坐下,道:“我倒是想听听我是如何图谋不轨的。”</br>“圣人曾把第十八子李琩过继给宁王。当时武惠妃正得宠,一心要扶自己的儿子当储君,宁王却还是收养了李琩。”</br>“此事,阿爷本就拒绝不了。”</br>“也就是说,如果李琩为太子,他便真有两个皇父了,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让皇帝。再说,若李琩登基,汝阳王比别的皇子更像李琩的亲兄弟。”薛白道:“宁王府既支持李琩,且三庶人案也废杀了李瑛,这种时候,汝阳王助李琮收养李瑛儿女,意在何为?”</br>“我意在何为?”</br>“安知不是为了在圣人百年之后,翻案,以此造李琩的反……”</br>“休得胡言!”</br>李琎忽然叱了一声,那阴柔之态尽褪,隐隐竟显出些许英武之气来。</br>薛白却没有被他压住,反而盯着李琎,道:“你平素歌舞升平,但有时太过谦恭了,圣人封你阿爷,你上表推辞,岂有往昔醉态?聪明是瞒不住的。”</br>“我当年所为,纯粹出于好心,不忍而已,谁也休想借此栽赃我。”</br>薛白道:“圣人抢走寿王妃之时,你给李琩出了个主意。”</br>李琎大吃一惊,眼神终于露出些惊惧之色。</br>薛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神情变化,心中一定。</br>达奚盈盈以前就是李琩的人,因此说过一桩事。</br>“杨太真入了道门,便不再是往日的寿王妃,成了另一个人。但,圣人想封她为贵妃还得先为李琩寻一个新的王妃,礼法上才能说得通……也许吧。”薛白道:“于是,你让李琩主动为你阿爷守孝,三年内不能娶妻,也使得杨太真一直到天宝四载才得到贵妃封号。”</br>“你如何得知的?”李琎问道。</br>薛白道:“圣人教你羯鼓,视你如己出,你却帮着李琩给他难堪?可见你平时的姿态全是装的。”</br>李琎道:“圣人让你查我?”</br>“不仅是查你,还有一些别的隐情。”</br>薛白终于问到了这里,低头抿了一口酒,掩饰了眼神中的思忖之色。</br>他知道自己言语里有很多破绽,却可趁着李琎还没反应过来,先打探到想了解的信息。</br>“骊山刺驾案中有人招供,幕后主使者自称废太子李瑛之子李倩,可与你有关?”</br>“什么?”</br>李琎诧异,因许久未再想到那件事,而有些失神。</br>薛白以审视的目光打量了他一眼,道:“据圣人所知,李倩在三庶人案时被禁卫失手打死了,可他若还活着,是否汝阳王偷偷救走的?”</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