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瞒住</br>世事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br>圣人接回了杨贵妃,宫中众人皆舒了一口气。另一边,棣王、寿王还未出殡,棺椁同时摆在礼院治丧。</br>寻常人既没有五十多个子女,也没有无上的权柄,理解不了,但帝王家的喜怒哀乐就是如此。</br>礼院,哀乐声中,纸钱如雪。</br>李亨目光看向太乐署的乐手们,没见到薛白,知道他已经被罢官了,也许,长安城下一场葬礼就是薛白的。</br>“殿下,宣阳坊消息。”李辅国趋步上前,低语道:“圣人亲自把贵妃接回去了。”</br>“还有呢?”</br>“并无旁的消息。”</br>“就这样?”李亨有些诧异,不忘让李辅国先给李琩上一柱香,同时低声问道:“俶儿、倓儿呢?”</br>“在棣王的灵堂。”</br>“唤他们来。”</br>很快,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便联袂而来,兄弟俩都是身材高大,英姿勃发,引得周围的官员们纷纷侧目,暗忖有这两个皇孙在,圣人再不喜欢太子,也不至于易储。</br>“来,给你们十八叔戴孝。”李亨招过李俶,低声问道:“你让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了?”</br>他虽安排儿子去办了此事,但他久困于深宫,还不了解详情。</br>“是,王忠嗣确实答应了。”李俶道。</br>“我未看到结果。”李亨转向李倓,问道:“如何回事?”</br>李倓从小就喜欢军武之事、常向王忠嗣请教,两人交情甚深。因此,李亨认为该是李倓去劝说了王忠嗣。</br>然而,李倓没有回答,依旧是李俶答道:“王忠嗣去找了冯神威,但似乎被高力士拦下来了,圣人还不知王忠嗣为薛白求过情。”</br>“是吗?高力士在保薛白?为何?”李亨不由心道,才除掉一个寿王,庆王只怕也要争储了。</br>李倓却是欲言又止。</br>此时灵堂外来了一众年轻官员,其中有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儿子张镒,李亨遂使了一个眼神,让两个儿子过去结交。</br>……</br>是日,离开礼院时,李倓忽然感慨道:“怪了,今日两次听到薛白的名字。”</br>他说的一次是李亨问话,第二次是方才张镒提到,薛白帮助朔方军筹措了军粮。</br>李俶道:“有何好稀奇的?薛白常有惊人之举,我曾一日听过他名字数十次。”</br>“阿兄知道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李倓道,“薛白助朔方军筹措军粮,为平定南诏之战出力甚多,阿爷与阿兄何必要害他?”</br>“不是我要害他。”李俶道:“是他不肯与东宫和解。”</br>李倓道:“为何一定要他投靠阿爷?为臣子,只要能为社稷尽力就够了。”</br>“三郎你没懂我的意思。”李俶郑重了几分,道:“我曾极力消弥他与东宫的仇怨,但他拒绝了我的好意。伱试想,一个人敢坚决与储君为敌,能是什么忠良之辈?”</br>“阿兄所谓的‘极力消弥仇怨’不是让他娶郡主吗?”李倓问道,“他有自己的意愿,便不是忠良了?”</br>李俶道:“否则如何?我放低姿态,他也得要有所妥协,这是党争,不是交友,不能一味地讨好他,明白吗?”</br>李倓道:“反而阿兄没明白我的意思,阿爷往后要治天下,而非始终困于这党争,包容天下人,才能治理天下事。”</br>闻言,李俶皱了皱眉,瞥了这个兄弟一眼。</br>李倓并未察觉,继续说着他的想法。</br>“我并非为薛白说情,或要拉拢他。我只是觉得,阿爷为储君,该在意的是何事对国政有利,而非对皇位有利……盯着看谁是敌人,敌人只会越来越多。”</br>“你错了。”李俶低声提醒道:“这话千万不可让阿爷听到,会认为你心怀不满。还有,你难道不知阿爷的处境有多艰难?”</br>他认为李倓太过于天真了,不适合参与这些朝政。但,东宫眼下处境艰难,真的需要李倓也尽一份力。</br>因此,李俶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br>兄弟俩在百孙院街口别过。</br>李倓回了家中,自捧着书卷看了一会,忽然走了神。</br>“三郎在想什么?”小蛾子端着茶盏过来,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br>“在想要不要救一个人。”李倓道。</br>“那为何不救?”</br>李倓心中叹道,因为阿爷、阿兄要害薛白,自己确实不便出手相助。</br>但有件事他今日没说——王忠嗣为薛白求情一事,高力士只怕是瞒不住……</br>~~</br>内侍省。</br>冯神威亲自给高力士端了盆热水泡脚,蹲在地上脱着靴,道:“近来阿爷也太辛劳了,如今终于将贵妃迎回宫了,也可轻省些。”</br>“圣人可还没说诸事就此了结呢。”高力士闭着眼,这般应道。</br>说没了结,其实也只有薛白的处置还未定下,终究是其人的威胁远远不如李琰、李琩,圣人没过问,又有高力士包庇,这才成了漏网之鱼。</br>冯神威想了想,问道:“阿爷是说,薛郎还得关在京兆府?”</br>“留心着点圣人的意思,莫让袁思艺进了谗言。”</br>“喏。”</br>冯神威侍候着高力士歇下,正要离开,忽看到了案上的瓷镇纸,想起一桩差事。</br>再细下一看,高力士已睡熟,屋中也无旁人,他轻手轻脚走到床边,俯身下去,从床下拿出一个匣子,打开来,果然见到了一方盘螭铜镇纸。</br>冯神威有些不解,将匣子放好,默默离开了。</br>他转回自己在宫中的歇脚之处,立即便有小宦官赶过来,禀道:“百孙院的家令来了,想见高将军。”</br>“阿爷才歇下,若非要紧之事,让他过来与我说吧。”冯神威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应道。</br>他在诸宦官之中属于不太进取的一个,反正官职已经不低了,进项又多。</br>很快,那百孙院的家令进来,道:“见过冯将军,奴婢今日来是想禀报一下棣王、寿王丧礼的进程。”</br>“说吧。”</br>冯神威将周围人都支出去。</br>那家令于是说了一会,末了,道:“还有一件事,建宁王想感谢将军没把那个小宫娥送到别处去。”</br>“小事一桩罢了。”冯神威道。</br>他与建宁王李倓的关系不错,因李倓的生母以前也是宫人,曾帮过他。这几年,李倓渐渐长大成人,不仅才干人品让他很喜欢,而且为人处事也很周到,彼此有颇深的情份在。</br>“建宁王说,六月初三将军若要回渭水祭祖,他想出城送送将军。”</br>“不敢劳烦建宁王,难为建宁王还记得老奴这点私事,足矣。”冯神威脸上显出了笑意,问道:“可还有旁的事?”</br>“倒也有,但不勉强,建宁王与薛白年纪相仿,想与之交个朋友,但不知是否不妥,让奴婢来问问将军的意思。”</br>冯神威这才打起精神来,手摸着下巴想了想,想到了王忠嗣给薛白求情一事。</br>此事他还未与圣人说,因为圣人还没问。</br>圣人有时会绕过高将军问他一些事情,他从来都是据实禀报的。</br>这里面还有一段隐情,冯神威小时候受过另一个大宦官杨思勖的恩惠。杨思勖比高力士资历更深、功劳更大,他参与了唐元政变,先后平定了安南、岭南之乱,一生沙场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乃宦官中武功最盛者。</br>开元中,杨思勖便暗中让冯神威拜在高力士膝下为养子,也没有太多别的吩咐,只说“等我走了,圣人问你什么,你便答什么”,到了开元二十八年,八十七岁的杨思勖病逝,冯神威一直记着他的嘱咐。</br>好在,高力士也少有瞒着圣人的事情,偶有疏忽也都无关紧要,冯神威每次秘报圣人都不觉得为难。</br>这次高力士想保薛白,算是有些私心,不过薛白毕竟只是个七品小官,问题不算大……</br>“将军?”</br>冯神威回过神来,道:“我知道建宁王想的是哪件事,交友不急在一时,可再等几天看看。”</br>也许是因为李倓猜到了冯神威的问答,那家令又问道:“那若是建宁王想要施恩于薛白呢?”</br>冯神威无非是等着看圣人对薛白有个处置,若一定要他判断,薛白应该是无妨的。</br>目前看来,又不是真犯了什么大事……</br>~~</br>李隆基到了杨玉环宫中,隐隐听到了她在唱歌。</br>“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br>这曲调古怪的歌,李隆基其实已听吴怀实哼过几句,也琢磨了许久,已琢磨透了它的曲调与唱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