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第65章 如履薄冰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65章 如履薄冰

小说: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作者: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第64章 晴天霹雳← 快捷键 回目录 快捷键→第66章 命数几何

    朱允熥一整夜都陷在深深的恐惧不安中,在乾清宫中睡过多少回了,说过梦话吗?身份暴露了吗?

    一整夜不曾合眼,也不敢合眼,朱允熥第二天早起的时候,两个眼圈黑黑的,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到文华殿时,已经迟了,朱桢和朱椿正埋头看奏折。

    朱标十分不悦,问道:"怎么这么迟?昨晚干啥去了?"

    朱允熥含糊应了一声,伸手往笔架上拿毛笔,不小心碰翻了砚台,手忙脚乱去扶砚台,又不小心打翻了茶杯,案上被弄得一片狼籍。

    朱标长篇累牍地训斥:

    "心浮气躁都是涵养功夫不够,所以一举一动都露怯。似你这般,将来如何君临四海万邦。″

    "腹有诗书气自华,从明日起,晨起读《孟子》三十页,以养浩然之气;晚间读《春秋》三十页,以养庄严之气。"

    "好生记诵,我要查。凡不明白的地方,问六叔和十一叔,不可敷衍搪塞。记住没有?"

    朱允熥低眉顺眼挨批。

    等朱标说完了,朱椿道:"允熥还小,己经很出息了,大哥不必责得太严了。"

    朱标冷笑一声,"哪里出息了,我怎么没看出来?还差得远呢!"

    朱标有资格说这个话。

    朱允熥多次陪同朱标接见外国使臣,朱标那份天朝上国太子储君的气宇风度,简直绝了。

    朝鲜、安南、暹罗的使臣都不敢抬眼看朱标。

    跛子帖木儿的使臣和怀良的使臣极嚣张无礼,对着礼部官员大吵大闹,朱标只轻轻看了一眼,便立马消停了。

    接见结束了,各国使臣无不交口称赞:"这才是天下共主的样子。"

    朱元璋出身低微,虽然做了皇帝,但仍然脱不去江湖草莽气,刚愎自用,杀伐决断,刻薄雄猜;

    朱标则不同,生下来就十分尊贵,自幼得天下名师调教,那份自信从容,宽厚仁慈,就是刻在骨子里的。

    文臣也好,武勋也好,在朱元璋面前当然服服帖帖,但不过是出于畏惧。

    但朱标不同,他纯粹是以德服人。

    论雄才大略,朱标远不如朱元璋。

    论心机深沉,朱标远不如朱棣。

    但朱标有他独一无二的优势。

    他是史上最稳皇太子,个人操守无懈可击,无论在朝在野都拥有完美的赞誉,不论文臣武勋还是藩王,朱标都可以毫无悬念地压服。

    有朱标继位,国家可以平稳地交接,发展,转型;

    没有朱标继位,国家绝对会陷入动荡。

    而这,正是朱元璋最看重朱标的地方。

    朱标又对朱允熥一番耳提面命,最后命他往乾清宫中送一份奏疏。

    朱元璋接过奏折,笑问道:"怎么,你爹又骂你啦?"

    "没有。"

    "脸上都堆满了,还说没有,骗谁呢?"

    朱允熥做贼心虚,头垂得低低的,根本不敢抬眼看。

    朱元璋又笑道:"你爹跟着那伙子穷秀才,学了一身酸腐之气,动不动就板着一张狗脸,义正辞严训人,连咱都受不了,别说是你了。"

    "自古父子都是冤家,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无事常到爷爷这里来,少在你爹跟前晃荡,实在躲不开了,你就装傻,他念叨的没意思了,自然闭嘴了。记住没?"

    朱允熥:"记住了!"

    朱元璋:"来,给咱捏捏脖子,昨晚又落枕了。"

    朱允熥站到朱元璋身后,细心地揉捏,抬眼看见镜子中朱元璋的脸,神色与往常无异。

    是我疑神疑鬼了吧?应该没露馅吧?如果露馅了,怎么会如此风平浪静?

    在这儿睡觉时说梦话是难免的,可是也不一定说出了那要人命的话啊。

    这样想着,朱允熥又心下大安,脸上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伶俐,话也多了起来。

    朱元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冷不防突然冒出来一句: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说爷爷能活过七十岁吗?"

    朱允熥正说得带劲,脱口而出,"爷爷能活七十一岁。"

    话一出口,就意识到又错了。心里懊悔到了极点,恨不能一巴掌将自己扇到墙里面去。

    祸从口出!祸从口出!你踏马的是猪脑子啊?

    镜子中,朱元璋狡黠地一笑,"说说看,为什么是七十一,而不是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也不是六十九,七十?"

    正如朱标所言,心浮气躁就是涵养功夫不够。

    朱允熥虽然竭力装出镇定自若的样子,可是依然难掩慌乱。

    他好不容易定住神,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爷爷贵为天子,自然要活到七十一岁。″

    活过七十岁的帝王并不多。

    李隆基活了七十八岁。

    忽必烈活了八十岁。

    赵构活了八十一岁。

    武则天活了八十二岁。

    萧衍活了八十六岁。

    这几个是帝王寿命中的前五名。

    嬴政活了四十九岁。

    刘邦活了六十一岁。

    刘彻活了六十九岁。

    曹操活了六十六岁

    刘备活了六十三岁

    李世民活了五十一岁

    赵匡胤活了五十岁。

    这些都是寿终正寝的帝王中很长寿的,三四十岁死的比比皆是,横死的更多。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已经六十七岁了,这个年龄,已经跑赢了百分之九十的皇帝。

    朱元璋祖上三代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四岁的。

    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六十四后的每一天,都是赚的。

    他笑眯眯问道:"这个,也是白胡子老头告诉你的吗?"

    朱允熥一夜没好好睡觉,一脑子浆糊,很蠢很蠢地问了一句:"哪个白胡子老头?"

    朱元璋捋了捋花白胡子,"跟你说杨士奇的那个白胡子老头,才几天,你就忘了?"

    卧槽!

    看来撒谎真不是个好习惯,撒一个谎,就得撒一百个谎来圆,关键是你撒的谎太多了,连你自己都不记得。

    自己挖坑埋自己,太秀了。

    管他呢,乱拳打死老师父!

    朱允熥干脆瞎诌道:"这回不是白胡子老头。"

    "是个什么人?"

    "是一个青衣小道,他说爷爷能活七十一岁。"

    "也是在梦里面说的吗?"

    "是!"

    朱元璋不止一次听见朱允熥说梦话提到穿越。

    他始终想不明白,什么叫穿越?是遁地术?还是穿墙术?

    现在明白了,所谓的"穿越"就是"通灵"!就是有各式各样的神仙来通风报信!

    对!一定是这样的!

    既然白胡子老头神通那么广大,青衣小道也绝对差不到哪去。

    听见自己能活到七十一岁,朱元璋异常高兴,口里却说道:"瞎说,咱不信。"

    朱允熥突然心头一动,秦王朱樉是洪武二十八年三月死的,晋王朱棡是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死的,而朱元璋在朱棢死后两个月就去世了。

    对于朱允熥来说,最好的结果朱标能一直活着。

    如果朱标不幸死了,只要朱樉和朱棡之中有任何一个人活着,朱棣都不会选择造反。

    朱樉死于毒杀,朱棡则属于正常死亡。

    即使不能阻止朱棡的死亡,最少可以阻止朱樉的死亡吧?

    想到这里,朱允熥干脆说道:

    "那个青衣服小道还说了,二叔和三叔都活不过四十岁。"

    朱元璋闻言大惊,喝道:"胡说!"

    朱允熥忙道:"梦里面的事,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说爷爷能活到七十一岁是真的,说二叔三叔活不过四十岁,肯定是假的。"

    朱元璋:"……"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