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接二连三的消息,嬴政的命令</br>“匈奴?”</br>嬴政看着竹简内,杨端和诉说着雁门的危机,眉头微皱,好在后面看到白衍已经抵达雁门,心中才略微安定下来。</br>嬴政没想到匈奴居然会趁着这个机会南下!</br>显然,如今匈奴敢南下,月氏那里,定是私下,匈奴达成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否则匈奴断然不可能南下。</br>幸好白衍已经回到雁门!</br>嬴政回想着白衍离开的时间,再看着书信上的内容,稍微想想便清楚,恐怕白衍离开咸阳后,直赴雁门而去,而去还是日夜兼程。</br>念及于此,嬴政心中浮现少许宽慰,在日复一日糟心的政事中,在处理一件又一件令人烦躁的事务后,看到白衍的举动,当真是让人感叹。</br>不过嬴政也知道,莫说整个秦国各个郡县的人臣,就是秦国朝堂内,能像白衍这般的,都寥寥无几。</br>这并非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与责任。</br>“王上,可是雁门发生何事?”</br>芈王妃起身,来到嬴政身旁,看着眉头不展的嬴政,满含关心的询问道。</br>嬴政见状,看着竹简中的内容。</br>“匈奴已经准备南下,杨端和说匈奴大军已经攻打雁门山与平城。”</br>嬴政说道。</br>“啊!匈奴攻打南下,攻打雁门?”</br>芈王妃听到嬴政的话,吃惊之余,面露担忧。</br>“放心,白衍已经抵达雁门,率领大军前往雁门山与平城抵御匈奴,有白衍与杨端和二人在,匈奴妄想南下雁门,没那么简单!”</br>看完竹简后,嬴政收起竹简,看着一脸担忧的爱妃,轻声说道。</br>说话间,嬴政走回木桌前,放下竹简便准备继续处理事务。</br>芈王妃闻言,也松口气,只要白衍抵挡住匈奴,就算匈奴大军人多势众,其他郡或者王翦将军那里,都能调兵回援,应当不会有什么大碍。</br>第二日。</br>随着黑夜退去,天色尚未有多少明亮,嬴政便早早洗漱完毕,吃过一点东西后,便到王宫大殿内,主持朝政。</br>大殿下,文武百官多数还是旧事重提,颍川的事总是没完没了,剩余的,便是治粟内史、将作少府的日常汇报。</br>听着百官乱糟糟的争论一些事情,嬴政如同往常一般,没有着急决定,而是放由官员争得面红耳赤,一句话,只有辩论过后,才知道谁都理、谁有利、谁是对的。</br>“报!王上,雁门传来急报!”</br>忽然间,大殿外,一个宫卫急匆匆的走进大殿,随后来到大殿下方的正中央,对着嬴政辑礼禀报。</br>听到是雁门的消息,袁恩还在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官员,纷纷安静下来,互相不忿的对视一眼,皆是准备休息片刻,等听过雁门的事情后,再争论不迟,眼下也刚好喘口气,准备准备说辞。</br>李斯、尉缭、昌文君等人听到是雁门的消息,也是有些意外,随后微微皱眉。</br>如今大将军王翦、副将军辛胜,正率领秦国大军在攻打燕国,此时传来雁门急报,这可不是一件好事。</br>在众人的注视中,韩谒者顺着阶梯走下,来到空旷的大殿中央,从宫卫手中接过竹简,两手捧在头顶,方才回到大殿上,弯腰递交给嬴政。</br>安静的大殿中。</br>嬴政跪坐在王座上,拿着竹简打开来看,昨晚嬴政方才收到雁门杨端和的消息,没想到这才过去一晚,便又来一个。</br>“什么?郭谊?”</br>嬴政看完竹简后,勃然大怒,直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怒而摔简,起身走在大殿上。</br>“彭宜、郭谊!”</br>嬴政来回走动,嘴里念叨着这两个名字,怒在心头。</br>竹简内不仅记载着匈奴有四万大军兵临易水的消息,还有匈奴退却后,白衍撤兵南归的事情,最后便是记录着抓到彭宜后,彭宜的招供,原来匈奴大军,并非是攻打雁门山与平城,也并非是易水,而是云中!</br>彭宜,郭谊!</br>想着这两个名字,这两个被收买的人,嬴政愤怒的,不是这二人,而是郭纵。</br>嬴政不傻,此前白衍与杨端和便提过郭纵的事情,如今彭宜与郭谊的举动,毫无疑问,其幕后主使,便是郭纵。</br>大殿下。</br>文武百官看到嬴政大怒的模样,纷纷被吓一跳,嬴政的举动,无疑告诉百官,雁门那里一定出事了,而且事情绝对不小,否则嬴政绝不会如此愤怒。</br>李斯、尉缭等人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看着嬴政,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很可能超出他们的预料。</br>“有事明日再议,退朝!”</br>嬴政的声音从大殿上传来,原本纷纷低头的百官,等抬头看向嬴政时,便见到嬴政已经离开王座,而韩谒者则去捡起方才嬴政摔的竹简,快步跟着离开。</br>“雁门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br>“我也不知道啊!没听说!”</br>“王上如此动怒,恐怕定是发生什么大事!”</br>见到嬴政离开,百官纷纷窃窃私语起来。</br>李斯、尉缭等人互相对视一眼。</br>百官之中,白裕与胡老碰面后,二人也都看得出彼此的担忧。</br>半个时辰后,随着文武百官退朝离去,咸阳王宫内,李斯、尉缭、昌文君、隗状等人,纷纷被宦官留了下来,在宦官的带领下,来到书房。</br>书房内,众人来到嬴政身旁,抬手行礼。</br>“王上!”</br>“王上!!”</br>李斯、尉缭等人行礼时,已经注意到,一旁的韩谒者,端着一个木盘,木盘上放置着两卷竹简。</br>嬴政站在巨大的地图前,怔怔的看着地图,望着地图上,写有雁门的位置。</br>随着嬴政的沉默。</br>韩谒者端着木盘上前,挨个让隗状、昌文君、李斯、王绾等人,看着两卷竹简,两卷都是雁门杨端和送来的,不同的是,一卷是昨夜送来,一卷是方才送来。</br>李斯等人看完竹简后,纷纷看向地图上,雁门以北,云中山脉的位置,再看着地图上,善无城的位置。</br>此时得知经过,李斯等人这才明白,为何王上如此动怒。</br>从得知匈奴南下,再到白衍已经抵达雁门,随后传来易水以北有匈奴大军的消息,还没等一切结束,让人喘口气,善无城丞抓住内应彭宜,彭宜的口供,让人的心,顿时冰冷无比,跌落低谷。</br>原来从一开始,都是障眼法,不管是匈奴攻打雁门山、平城,还是在易水以北,都是混淆视听的障眼法。</br>真正的匈奴大军,是要从云中山脉南下。</br>而且让人心寒的是,这一次,不仅仅是只有匈奴大军,彭宜的口供中,还提到月氏。</br>“这绝非匈奴人之谋!”</br>昌文君看完竹简后,目光担忧,沉重的语气说道,转头看向地图雁门的位置,对于匈奴人的能耐,昌文君还是有所了解的,纵观匈奴南下,不管代地的位置,还是迫使白衍率领边骑分兵,亦或者易水以北匈奴大军的数量,其中一个个谋划,都看得出来是精心准备。</br>出谋划策的,绝非是匈奴人!</br>而且</br>彭宜与郭谊二人,似乎也证实这一点,昔日赵地内,一定有人,势力很庞大的人或者士族,在幕后与匈奴勾结。</br>“雁门危矣!”</br>昌文君皱眉说道,想到自己的长子芈旌,此刻还身处雁门,昌文君心中也浮现担忧与不安。</br>此前楚王病逝,长兄昌平君已经赶去楚国吊唁,兄长离去前,让他回咸阳。</br>没想到,眼下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br>“月氏可有传来消息?”</br>王绾突然想到什么,看向李斯,此前他记得,曾派遣使臣前往月氏,为何月氏要突然与匈奴放下仇恨,对付秦国。</br>李斯看着王绾,摇了摇头,看着地图。</br>“恐怕凶多吉少!”</br>李斯没有多说什么,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便代表着月氏恐怕早已经撕毁盟约,暗地里与匈奴勾结,此次南下,也绝非临时起意,派遣去的使臣,怕也是已经回不来。</br>“尉缭!上郡可还能调兵,驰援雁门?”</br>在交谈声中,一直沉默看着地图的嬴政,转过头,直勾勾的看向尉缭,轻声询问道。</br>此时的嬴政脸上,不悲不喜,看不出方才大发雷霆的模样。</br>或许这便是为何连李斯、隗状等人,乃至王翦都在私底下说过,嬴政生来就是秦国君王,天生如此,没有任何人,能比得过嬴政,更适合坐上秦国的王位。</br>“上郡大营,仍有五万之数!然过半都是新伍,真正能调去雁门的,不足半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