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449章 雁门大捷的消息

  • 背景色
  • 字号
    默认 特大
  • 宽度
    640宽度 800宽度 默认宽度 1028宽度 1440宽度
  • 滚动
    双击开始/暂停滚屏
  • 帮助
  • 背景色 宽度 字号 滚动

第449章 雁门大捷的消息

小说:秦功 作者:下雨我带刀

    第449章 雁门大捷的消息</br>咸阳王宫内,芈王妃来到书房时,一进去,便见到齐妃在嬴政左右。</br>见到齐妃,芈王妃没有流露异色,在她眼里,于王宫之中,她已经十分受宠,若是还容不得她人的话,便属实不配嬴政的宠爱,更别说儿子扶苏。</br>端着热腾腾的汤,来到书房中,走到木桌前缓缓跪坐下来,与齐妃对视一眼,芈王妃嘴角笑了笑,微微点头算是打礼,没有惊扰批阅竹帛的嬴政,伸手把木盘内的热汤端出来,放在一旁。</br>当看到齐妃准备让位时,芈王妃连忙看向齐妃,笑着摇摇头,示意齐妃不必离去。</br>起身后。</br>芈王妃看了嬴政一眼,便准备转身离开书房。</br>齐妃整个过程都在无形间遵从芈王妃,看着芈王妃,齐妃清楚,若非前几日芈王妃一直都在劝说王上出兵之事,也不会惹怒王上。</br>“留下来吧!”</br>嬴政不知何时已经抬起头,看着要离去的芈王妃,轻声说道。</br>说完,便继续低头看着手中竹帛。</br>不过也就在这时候,忽然书房外传来急匆匆的脚步声。</br>“王上,雁门传来消息!”</br>书房外,一名宦官禀报道。</br>在嬴政的准许下,一个宦官带着一个宫卫,急匆匆的来到书房中。</br>“王上!雁门消息!”</br>宫卫跪在地上,双手捧着一卷竹帛。</br>听到是雁门消息,嬴政目光流露一丝担忧与不安,看向宫卫手捧着的那卷竹简。</br>芈王妃见到嬴政的模样,看着自己离宫卫最近,便小步走到宫卫面前,双手轻轻接过竹简,转身回到木桌前,交给嬴政。</br>芈王妃看着嬴政接过竹简,这两日嬴政的话依旧历历在目,她已经清楚嬴政为何如此重视白衍。</br>天下士族凌厉,随着韩灭赵亡秦攻燕,诸国士族已经在暗地中对抗秦国,有才之士纷纷不在秦国入仕,有德之人纷纷离开秦国,如颍川祸乱之根本,如此前被逼无奈下,对那些犯罪的官员下令去颍川任职四年便免罪。</br>一件件事情背后,都是名士离去,都是天下士人不愿仕秦。</br>县令与县吏可不一样,县令可不是由一些乡里三老所举荐而调任,能担任县令并且把一县打理得井井有条,绝非普通人能做到。</br>调兵援雁门背后,是嬴政已经决定要扶持白衍为日后秦国顶梁。</br>木桌前。</br>嬴政接过竹简,带着担忧的目光,连忙打开,迫不及待要知道雁门如今那里的情况。</br>竹简打开后,嬴政仔仔细细的看着其中的内容。</br>瞬间。</br>嬴政脸色大变。</br>芈王妃与齐妃见状,都已经想好,如何劝慰嬴政。</br>不曾想,只见嬴政突然一脸狂喜。</br>“善!大善!”</br>嬴政一遍又一遍看着竹简里的内容,再三确认后,连连惊叹。</br>放下竹简时,嬴政那一脸喜色,与此前的模样形成鲜明的对比。</br>“王上,雁门可是传来好消息?”</br>芈王妃有些好奇的看向嬴政。</br>芈王妃都不记得,嬴政多久没有这样笑过,半月、一月,还是更久,芈王妃已经记不清,往日被颍川数不清的坏消息以及一些琐事,让嬴政时常面露忧虑,不苟言笑已是常态。</br>而不笑的情况下,莫说其他妃子,就是她,其实都有些害怕嬴政。</br>毕竟嬴政的威仪太过摄人,而面无表情、眉头紧锁的嬴政,更是让人由心自发的紧张。</br>这几日雁门传来的消息,更是让嬴政情绪不稳,易怒、冲动,若非昌文君的嘱咐,她也不会硬着头皮劝说嬴政。</br>眼下突然看到嬴政这般模样,芈王妃不得不疑惑,到底是什么消息,能让嬴政如此开怀大笑。</br>“雁门大胜!白衍大胜!”</br>嬴政听到芈王妃的询问,甚至都忘记此前因为芈王妃的喋喋不休,心中有些烦躁。</br>此刻嬴政拿着竹简,脸上的神情满是喜悦。</br>身为秦王,前几日雁门杨端和方才告知雁门势危,甚至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被围前命人送第二卷竹简前来咸阳,告知前因后果。</br>结果不过两日,雁门大捷的消息便传来。</br>白衍率领边骑,于云中山脉,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匈奴头曼单于被白衍重伤北遁,不知生死。</br>前一刻,嬴政都还在担忧雁门安危,甚至不惜调兵驰援雁门,至于攻打燕国,嬴政更是已经在心中做好最坏的打算。</br>结果下一刻,白衍大败匈奴,并且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人的消息便送到面前,这瞬间的反转,让人猝不及防,反应过来后便是巨大的欣喜,令嬴政都控制不住心中的激动。</br>“白衍!”</br>嬴政想到那日离去的少年,对于曾经的准许,嬴政数次询问自己,让那少年回雁门不在自己身旁,是否是正确的,一旦有危险怎么办,毕竟当初白衍查出掠卖一事,还有带兵灭韩亡赵,得罪数不清的叛贼。</br>然而眼下,看到那少年的捷报,嬴政曾经的思虑早瞬间一消而散。</br>从离开咸阳直赴雁门,再到匈奴南下,边骑大胜,雁门危解。</br>这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br>“雁门大捷?”</br>芈王妃与齐妃听到嬴政的话,一脸吃惊的对视一眼。</br>不是说边骑分兵南下后,匈奴突袭云中山脉,雁门情况已经十分危险了吗?怎么眼下又说雁门大捷?</br>“爱妃看看!”</br>嬴政看着芈王妃与齐妃那不可置信的模样,面露笑意,他起初第一眼看到竹简中的内容,何尝不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br>谁能想到,在调铁骑驰援易水的情况下,白衍不仅率领边骑守住雁门,更是重击匈奴势力。</br>见到芈王妃接过竹简后,嬴政缓缓起身,在得知雁门危机已解后,嬴政心中第一反应并非是书写诏令,立刻去追赶昌文君,以及收回三郡的调令,而是敏锐的察觉到一件事。</br>书房内。</br>来到无比宽阔的地图旁,嬴政站在地图旁,目光怔怔的扫视着整个地图。</br>在白衍率领边骑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人背后,嬴政看到的,不仅仅是雁门的危机已解,更多的,是嬴政看到如今整个北方的局势。</br>嬴政目光看向秦国疆域中上郡,曾经高奴一战,匈奴与白衍交战,匈奴部落战死足足上万人。</br>随后</br>嬴政目光看向高奴以北的云山隘口,在那里,月氏曾围杀匈奴部落的守军,匈奴不下上万人死在月氏手中。</br>紧接着便是匈奴与月氏连绵不休的交战,如今在云中再次与白衍交战,战败。</br>嬴政目光看向北方月氏与匈奴的疆域,随后转而看向看向雁门以北。</br>“什么!白衍统领边骑,斩杀匈奴两万六千余!”</br>身后传来芈王妃与齐妃的惊呼声,嬴政没有回头,而是看向书房门外守候的宦官。</br>“来人!”</br>嬴政开口喊道。</br>随着两名宦官走进书房,这时候不远处的芈王妃与齐妃,也已经看完竹简,二人目光之中,满是震惊。</br>特别是芈王妃,她虽然清楚白衍十分擅长领兵,但她怎么都没想到,在雁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白衍依旧能率领边骑战胜匈奴,甚至连匈奴部落首领头曼单于,都在与白衍交手后,至今不知生死。</br>此刻,芈王妃看着眼前的书房,脑海里蓦然浮现,当初就在这个书房中,每日都会默默跟在嬴政左右,来回走动在书架的那个少年,那个看起来生性内敛,人畜无害的单薄少年。</br>“传寡人命令,立刻召见李斯、尉缭、隗状.”</br>嬴政的声音响起。</br>芈王妃从思绪中回过神,看着神情愉悦的嬴政,芈王妃日常陪伴在嬴政左右,哪里不清楚,今日怕是这汤喝不成,估计等李斯等大臣前来,又要商议到晚上。</br>见到宦官离去后,芈王妃这才上前。</br>“王上,既然白将军大胜,雁门便无需驰援!”</br>芈王妃来到嬴政身旁,轻声提醒道,毕竟如今昌文君已经离开咸阳两日。</br>嬴政闻言点点头,看着地图,如今就差匈奴那里的详细情况,白衍这一场大胜,于秦国而言,可不仅仅关乎一个雁门安危那么简单。</br>不过嬴政也清楚,日后的情况,必须还要弄清楚月氏与匈奴,这些都要安排细作去探查。</br>“两位爱妃觉得,白衍大胜,寡人应赐何物为好?”</br>嬴政突然想起什么,转头笑着看向芈王妃与齐妃。</br>大喜过后,嬴政自然便想着奖赏白衍,毕竟白衍又实实在</br>

(←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热门推荐

换一换   
loading